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相关学科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五.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六.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七.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八.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巩固人类文明成果最有效的方式———法治 | 第21-39页 |
一、人治与法治的法理辨析—基于中西比较 | 第21-25页 |
二、治国理政基本方式与法治的关系探析 | 第25-28页 |
三、中国古代礼法文化对法治观念的影响 | 第28-30页 |
四、中国古代改革者法治探索的经验得失 | 第30-33页 |
五、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论探究 | 第33-35页 |
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理论内涵及辨证关系 | 第35-39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渊源 | 第39-4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及其消亡规律的论述 | 第39-41页 |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苏联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进一步探索以及经验教训 | 第41-43页 |
三、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法治思想 | 第43-45页 |
四、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状况及经验教训 | 第45-48页 |
第三章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法治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48-59页 |
一、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理论 | 第48-49页 |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融合创造 | 第49-50页 |
三、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 第50-54页 |
四、从“法制”到“法治”的理论创新 | 第54-55页 |
五、法治国家建设的体系化、制度化特征 | 第55-56页 |
六、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法治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 第56-57页 |
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对法治环境的理论保障 | 第57-59页 |
第四章、改革开放前后法治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 第59-70页 |
一、建国以后30年法制概况 | 第59-60页 |
二、三个阶段中国法制状况的特点分析 | 第60-61页 |
三、法律制度的重建阶段 | 第61-70页 |
(一) 文革后的拨乱反正 | 第61-63页 |
(二) 政府的行政权力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 第63-64页 |
(三) 迅速健全各级司法机构 | 第64-67页 |
(四) 普法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法制素质 | 第67-70页 |
第五章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 | 第70-76页 |
一、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建设快速发展 | 第70-72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 第70-71页 |
(二) 人权保障事业不断法律化、制度化 | 第71-72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 | 第72-73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 第73-74页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和意义 | 第74-76页 |
第六章、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6-83页 |
一、法律缺乏必要的权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有效的执行 | 第76-77页 |
二、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的问题仍然存在 | 第77-78页 |
三、经济立法占多,社会立法和生态立法滞后 | 第78-79页 |
四、政府在行政方面控制过多,法治监管过少 | 第79-80页 |
五、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 第80-83页 |
第七章、习近平的法治思想是对治国理政方式变革的重大突破 | 第83-103页 |
一、习近平的宪法法治观——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 第83-89页 |
二、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和要求 | 第89-90页 |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 第90-93页 |
四、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 第93-94页 |
五、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推进治国理政活动的法治化 | 第94-96页 |
六、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第96-98页 |
七、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8-101页 |
八、政法队伍建设是法治环境中的必备软件 | 第101-103页 |
第八章、治国理政法治化的方向道路与实施途径 | 第103-125页 |
一、中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总体布局 | 第103-106页 |
二、法治国家是中国梦的法治内涵 | 第106-107页 |
三、把法治观念、法律精神融入全民心中 | 第107-113页 |
四、通过对旧的法律体系的清理和重建,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 第113-114页 |
五、通过法律,加强社会立法和生态立法 | 第114-116页 |
六、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第116-117页 |
七、推行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工作 | 第117-120页 |
八、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第120-123页 |
九、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 第123-125页 |
结束语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