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综述 | 第9-14页 |
| ·干扰素 | 第9页 |
| ·临床应用的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 第9-10页 |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 第9页 |
|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 第9页 |
| ·恩替卡韦(entecavir) | 第9-10页 |
| ·替比夫定(telbivudine) | 第10页 |
| ·替诺福韦(tenofovir) | 第10页 |
| ·新型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 第10-14页 |
| ·其他靶点的乙肝病毒药物 | 第11-12页 |
| ·抑制核衣壳形成的乙肝病毒药物 | 第12-14页 |
| ·芳基丙烯酰胺类抑制剂 | 第13-14页 |
| 2 QSAR的简介与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QSAR的简介与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2D-QSAR的简介 | 第14页 |
| ·3D-QSAR的简介 | 第14页 |
| 3 研究构想 | 第14-15页 |
| 4 实验部分 | 第15-60页 |
| ·实验的主要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15-17页 |
| ·合成路线 | 第17-23页 |
| ·合成步骤 | 第23-40页 |
| ·4j单晶结构分析 | 第40页 |
| ·生物试验 | 第40-42页 |
| ·计算与结果 | 第42-60页 |
| ·2D-QSAR计算 | 第42-45页 |
| ·2D-QSAR计算结果 | 第45-49页 |
| ·化合物的几何优化 | 第45-47页 |
| ·构建 2D-QSAR模型的参数 | 第47-49页 |
| ·3D-QSAR建立的步骤和参数 | 第49-59页 |
| ·分子建模和 3D-QSAR的校正 | 第59-60页 |
| ·Co MFA分析 | 第60页 |
| ·PLS回归分析 | 第60页 |
| 5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 ·目标化合物合成中的问题 | 第60-62页 |
| ·化合物 2a-2r的合成问题 | 第60-61页 |
| ·化合物 3a-3r的合成问题 | 第61页 |
| ·化合物 4a-4r的合成问题 | 第61-62页 |
| ·化合物 5a-5r的合成问题 | 第62页 |
| ·单晶衍射 | 第62页 |
| ·2D-QSAR模型中参数的选择 | 第62页 |
| ·SAR研究 | 第62-63页 |
| ·2D-QSAR | 第63-67页 |
| ·3D-QSAR | 第67-72页 |
| ·2D-QSAR模型和 3D-QSAR模型的比较 | 第72页 |
| 6 结论 | 第72-73页 |
| 总结与体会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 缩略词表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