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12-13页 |
·我国实现“强 柱弱梁”的规定 | 第13-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现浇楼板的影响研究 | 第15-16页 |
·有效翼缘宽度的研究 | 第16-17页 |
·各国规范对楼板影响及有效翼缘宽度的规定 | 第17-18页 |
·研究现状的总结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RC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0-36页 |
·结构模型的概况 | 第20-22页 |
·Pushover分析方法简介 | 第22-28页 |
·Pushover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Pushover分析的重要参数 | 第24-28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35页 |
·构件尺寸的确定 | 第28-31页 |
·模型建立的简化与参数 | 第31-32页 |
·节点区楼板洞.的设置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洞口形状与洞口尺寸的研究 | 第36-59页 |
·静力分析与设计 | 第36-39页 |
·周期与振型 | 第36-37页 |
·弹性变形验算 | 第37-39页 |
·配筋结果分析 | 第39页 |
·构件的抗震性能评价 | 第39-46页 |
·抗震性能目标 | 第39-43页 |
·弹塑性抗震变形验算 | 第43-46页 |
·塑性铰的发展过程 | 第4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4 节点大样的构造设计 | 第59-66页 |
·框架梁水平加腋的构造 | 第59-64页 |
·洞口的构造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