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表面接枝改性及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炭黑概述 | 第9-12页 |
·炭黑的微观结构 | 第9-10页 |
·粒径和比表面积 | 第10页 |
·结构性 | 第10页 |
·表面性质 | 第10-12页 |
·炭黑的应用 | 第12页 |
·橡胶领域 | 第12页 |
·塑料行业 | 第12页 |
·黑色颜料 | 第12页 |
·其他 | 第12页 |
·炭黑的改性方法 | 第12-14页 |
·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 | 第13页 |
·表面氧化改性 | 第13-14页 |
·接枝改性方法 | 第14页 |
·炭黑的表面接枝聚合 | 第14-25页 |
·炭黑表面官能团的引入 | 第15-16页 |
·炭黑表面的自由基聚合 | 第16-20页 |
·阴离子引发接枝聚合 | 第20页 |
·阳离子引发接枝聚合 | 第20-22页 |
·炭黑表面官能团与聚合物缩合接枝 | 第22-23页 |
·新型接枝方法 | 第23-25页 |
·接枝炭黑的表征 | 第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2. 过硫酸钾引发炭黑接枝 | 第27-38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接枝炭黑的分析、表征 | 第28-29页 |
·可能的引发接枝反应机理 | 第29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表征 | 第29-37页 |
·接枝炭黑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接枝炭黑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接枝炭黑前后的形貌分析 | 第31-33页 |
·炭黑的分散稳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炭黑的透光率测试 | 第34-35页 |
·炭黑的催化酯化反应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Ce~(4+)引发丙烯酰胺接枝炭黑 | 第38-47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及其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接枝炭黑的分析、表征 | 第39页 |
·可能的接枝反应机理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表征 | 第40-46页 |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0页 |
·丙烯酰胺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硝酸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2页 |
·接枝炭黑的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接枝炭黑的形貌分析 | 第43页 |
·接枝炭黑的热失重分析 | 第43-44页 |
·分散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炭黑的粒径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辐射接枝改性炭黑 | 第47-56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实验仪器及其试剂 | 第47-48页 |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接枝炭黑的分析、表征 | 第48页 |
·辐射接枝机理 | 第48-50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表征 | 第50-55页 |
·辐射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0页 |
·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辐射炭黑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辐射接枝前后炭黑的形貌分析 | 第52页 |
·辐射接枝炭黑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炭黑的分散液稳定性研究 | 第53-54页 |
·接枝炭黑的粒径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