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PRED | 第24页 |
·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定性分析 | 第25-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1-39页 |
·地理位置 | 第31-32页 |
·自然概况 | 第32-34页 |
·地形 | 第32页 |
·气候 | 第32-33页 |
·水资源 | 第33-3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4-38页 |
·行政区划 | 第34页 |
·人口 | 第34-35页 |
·民族构成 | 第35页 |
·地区经济 | 第35-38页 |
·历史文化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39-49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9-40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3-44页 |
·数据标准化方法 | 第44-45页 |
·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发展模型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 | 第49-68页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51-53页 |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3-68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 | 第53-59页 |
·吐鲁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 | 第59-65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 第65-68页 |
第五章 吐鲁番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态势研究 | 第68-75页 |
·耦合态势的计算模型 | 第68-69页 |
·耦合态势的耦合度解析 | 第69-70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的耦合度分析 | 第70-75页 |
第六章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 第75-100页 |
·Stella模型的构成 | 第75页 |
·建模的步骤 | 第75页 |
·模型的建立、模拟 | 第75-76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76页 |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 | 第76-81页 |
·城镇化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 第76-81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 第81-82页 |
·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 第82-84页 |
·系统模型的检验 | 第84-87页 |
·模型的结构检验 | 第84页 |
·模型的历史检验 | 第84-87页 |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仿真模拟预测与分析 | 第87-100页 |
·人口子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87-89页 |
·经济子系统方针与分析 | 第89-91页 |
·社会子系统方针与分析 | 第91-93页 |
·空间子系统方针与分析 | 第93-95页 |
·生态环境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95-97页 |
·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流图 | 第97-100页 |
第七章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制 | 第100-104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模式研究 | 第100-101页 |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 第101-104页 |
·以人为本,健康发展城镇化 | 第101页 |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101-102页 |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 | 第102-10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