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相关文献综述评价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18-20页 |
| 2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定义 | 第20-21页 |
| ·地区性行政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 ·封建社会的行政垄断 | 第21页 |
| ·近代社会的行政垄断 | 第21-22页 |
| ·现代社会的行政垄断 | 第22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存在特定的地区性 | 第22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出发点和实施目的的复杂性 | 第22-23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长期危害性 | 第23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成因 | 第23-26页 |
| ·辖区竞争论 | 第23页 |
| ·晋升博弈论 | 第23-24页 |
| ·发展战略论 | 第24页 |
| ·分权论 | 第24页 |
| ·寻租论 | 第24-26页 |
| 3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26-29页 |
| ·从整体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 ·基于细分视角进行分析 | 第27-29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消费的影响 | 第27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投资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出口的影响 | 第28-29页 |
| 4 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 | 第29-41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测度的过往研究 | 第29-30页 |
| ·构建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测度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 ·构建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体系 | 第31-35页 |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2页 |
| ·指标解释 | 第32-35页 |
| ·指标权重 | 第35页 |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5-36页 |
| ·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算和比较分析 | 第36-41页 |
| 5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41-49页 |
| ·实证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 ·实证结果的分析 | 第42-47页 |
| ·全国整体水平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 ·全国29各省市的实证分析 | 第43-47页 |
| ·实证分析总结 | 第47-49页 |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9-55页 |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 ·加强省际联系,构建国内统一市场 | 第50页 |
|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50-51页 |
| ·改革当前的财税体制,建立区域协商合作机制 | 第51-52页 |
| ·改革地方政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 ·建立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 第53页 |
|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
| 附录B:文章中相关数据 | 第59-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