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木炭分析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国外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埋藏学过程研究 | 第17-20页 |
·农业起源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农业起源中心 | 第21-22页 |
·种子作物驯化 | 第22-24页 |
·多年生植物驯化 | 第24-25页 |
·驯化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 第25页 |
·中国北方农业起源和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黄土高原全新世的气候与植被 | 第29-30页 |
·黄土高原地区史前人地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2-4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2-3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2-34页 |
·文化发展序列 | 第34-39页 |
·植物大遗存的采样方法 | 第39-41页 |
·采集肉眼可见的炭化植物遗存 | 第40页 |
·浮选法采集植物遗存 | 第40-41页 |
·树种的鉴定 | 第41-43页 |
·针叶树主要鉴定特征 | 第41-42页 |
·阔叶树主要鉴定特征 | 第42-43页 |
·木材直径重建:模型和原理 | 第43-46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结果 | 第46-60页 |
·山那树扎遗址 | 第46-50页 |
·遗址年代 | 第46-47页 |
·样品采集 | 第47页 |
·鉴定与直径重建结果 | 第47-50页 |
·庄浪县遗址 | 第50-57页 |
·样品采集 | 第50-52页 |
·鉴定结果 | 第52-57页 |
·14C年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57-60页 |
第四章 陇西黄土高原林地植被组成与资源利用方式的研究 | 第60-74页 |
·史前农业人群薪柴收集策略-山那树扎遗址木炭遗存的证据 | 第60-63页 |
·树种和丰度 | 第60-61页 |
·木材直径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林地植被组成、演化与驱动因素-庄浪县遗址木炭遗存的证据 | 第63-68页 |
·林地植被组成 | 第63-64页 |
·植被演化过程与气候背景 | 第64-67页 |
·陇西黄土高原史前农业人群的土地利用方式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页 |
·果树的驯化与栽培及存在问题 | 第68-74页 |
·陇西黄土高原的果树利用记录 | 第68-71页 |
·果树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黄土高原古人口、气候和农业 | 第74-80页 |
·重建结果 | 第74-76页 |
·人口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76-77页 |
·人口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