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采空区煤温监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采空区火灾预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利用煤自燃过程中气体性态变化预测的技术 | 第15-17页 |
·监测煤自燃过程温度变化的技术 | 第17-19页 |
·光纤测温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光纤测温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光纤测温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光纤传感器测温原理 | 第22-36页 |
·光纤传感技术 | 第22-25页 |
·布拉格光栅式温度传感技术 | 第22-23页 |
·布里渊散射式温度传感技术 | 第23-24页 |
·拉曼散射式温度传感技术 | 第24-25页 |
·矿用光纤传感技术的选择 | 第25页 |
·拉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 第25-27页 |
·光时域反射技术 | 第27-28页 |
·光纤中自发拉曼温度效应 | 第28-29页 |
·基于拉曼散射测温技术的温度解调方法优化 | 第29-34页 |
·以反斯托克斯光为基础的温度解算 | 第29-30页 |
·利用反斯托克斯与斯托克斯比的解算方法 | 第30-31页 |
·利用反斯托克斯与瑞利散射比的解算方法 | 第31-32页 |
·两种双路解算方法的比较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光纤测温系统的理论设计 | 第36-52页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激光器参数选取标准 | 第37-44页 |
·待测拉曼散射信号与入射脉冲光波长的关系 | 第37-38页 |
·测量点最佳入射脉冲光波长的确定 | 第38-40页 |
·激光器入射脉冲光波长与测温系统灵敏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激光器入射脉冲光波长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第41页 |
·激光器最优入射脉冲光波长的确定 | 第41-43页 |
·激光器工作峰值功率的估算 | 第43-44页 |
·测温光纤的选择 | 第44-45页 |
·光波分复用器(WDM) | 第45-50页 |
·光纤耦合器 | 第46-48页 |
·光纤滤波器 | 第48-50页 |
·光电转换器 | 第50页 |
·数据采集卡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光纤测温系统基础性能实验 | 第52-62页 |
·光纤测温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温度分辨率 | 第52页 |
·温度响应时间 | 第52-53页 |
·空间分辨率 | 第53-55页 |
·测量精度 | 第55页 |
·动态范围 | 第55-56页 |
·温度精度测定实验 | 第56-58页 |
·定位精度测定实验 | 第58-59页 |
·响应时间测定实验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光纤测温系统在采空区火灾监测中的应用 | 第62-72页 |
·采空区内光纤的铺设方式研究 | 第62-65页 |
·矿井基本概况 | 第65-67页 |
·矿井地质情况及开拓方式 | 第65-66页 |
·矿井采空区“三带”分布情况 | 第66-67页 |
·光纤测温系统在井下工作面的应用 | 第67-69页 |
·光纤测温主机的安装 | 第67-68页 |
·测温光纤在工作面的铺设 | 第68-69页 |
·数据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