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第11-18页 |
1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概况 | 第11页 |
2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3 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12-14页 |
·对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古代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12-13页 |
·现代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13-14页 |
4 现代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14-16页 |
·癌因性疲乏的概念 | 第14页 |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癌因性疲乏的测量工具 | 第15-16页 |
5 癌因性疲乏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40页 |
1 研究的目标 | 第18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8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9页 |
·病例中止标准 | 第19-20页 |
3 研究的方法 | 第20-22页 |
·分组的方法 | 第20页 |
·治疗方法 | 第20页 |
·观察的指标 | 第20-21页 |
·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20页 |
·测评量表 | 第20-21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2-26页 |
·A、B、C三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第22页 |
·A、B、C三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 第22-23页 |
·A、B、C三组患者的婚姻情况分布 | 第23-24页 |
·A、B、C三组患者的肿瘤分期的情况比较 | 第24页 |
·A、B、C三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A、B、C三组患者的病程情况比较 | 第25-26页 |
·疗效观察 | 第26-34页 |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结果比较 | 第26-27页 |
·三组患者治疗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比较 | 第27-33页 |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相关情况的比较 | 第33-34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A组组内比较 | 第34页 |
·三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 第34-36页 |
5 讨论 | 第36-39页 |
·中药制剂复方守宫散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中医药治疗在癌因性疲乏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第37-39页 |
6 结论 | 第39页 |
7 该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综述 | 第44-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