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24页 |
1. 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导管和菌株 | 第1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14页 |
2. 方法 | 第14-24页 |
·心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14-19页 |
·粪肠球菌efa A-野生株和efa A+转化株引起大鼠心内膜炎的比较 | 第19-20页 |
·粪肠球菌efa A-野生株和efa A+转化株引起大鼠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比较 | 第20页 |
·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药敏实验 | 第20-24页 |
结果 | 第24-32页 |
1. 心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第24-25页 |
·实验动物心脏赘生物湿重及分离培养菌落计数 | 第24页 |
·主动脉瓣病理组织学HE染色 | 第24-25页 |
2. 粪肠球菌efa A-野生株和efa A+转化株引起大鼠心内膜炎的比较 | 第25-28页 |
·赘生物称重 | 第25-26页 |
·赘生物细菌计数 | 第26-27页 |
·病理组织HE染色 | 第27-28页 |
3. 粪肠球菌efa A-野生株和efa A+转化株引起大鼠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比较 | 第28页 |
4. 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药敏实验 | 第28-32页 |
·K-B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 | 第28-29页 |
·MBC值测定 | 第29-30页 |
·赘生物抗生素浸泡后活细菌数比较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综述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