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8页 |
| ·纳米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第12-22页 |
| ·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 | 第13-14页 |
| ·纳米颗粒几何形状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纳米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 第15-16页 |
| ·纳米颗粒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16-20页 |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26页 |
| ·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22-26页 |
| ·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 | 第26-28页 |
| ·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机理 | 第28-32页 |
| ·银离子及银纳米颗粒的抗菌性 | 第32-33页 |
| ·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抗菌性 | 第33-35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35-38页 |
|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 | 第35-36页 |
| ·银-氧化锌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 | 第36-37页 |
| ·多种纳米颗粒对多头绒泡菌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37页 |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37-38页 |
| 第2章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第38-6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 ·化学试剂与药品 | 第39-40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 ·实验菌株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 ·结果与讨论部分 | 第44-62页 |
| ·Ag NO_3与Na BH4的摩尔比对Ag NPs的影响 | 第44-48页 |
| ·Ag NO_3的浓度对Ag NPs的影响 | 第48-51页 |
| ·Na OH的加入量对Ag NPs的影响 | 第51-55页 |
| ·阶段小结 | 第55-57页 |
| ·Ag NPs的抗菌性能 | 第57-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3章 银-氧化锌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第63-8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 ·化学试剂与药品 | 第65-66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6页 |
| ·实验菌株 | 第66-67页 |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 ·结果与讨论部分 | 第68-80页 |
| ·第三阶段中Ag(TEA)_2+的浓度对Zn O@Ag NPs的形貌的影响 | 第68-71页 |
| ·还原剂对Ag NPs对Zn O@Ag NPs的形貌的影响 | 第71-74页 |
| ·Zn O@Ag NPs的抗菌性能 | 第74-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4章 氧化锌、二氧化钛和银纳米颗粒对多头绒泡菌影响初探 | 第81-93页 |
| ·实验部分 | 第82-85页 |
| ·化学试剂与药品 | 第82-83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83页 |
| ·实验菌株 | 第83-84页 |
|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 ·结果与讨论部分 | 第85-92页 |
| ·Zn O NPs和Ti O_2 NPs的表征 | 第85-87页 |
| ·三种纳米颗粒作用下多头绒泡菌的生长状况 | 第87-90页 |
| ·三种纳米颗粒作用下多头绒泡菌的MDA的产生量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93-95页 |
|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93页 |
| ·银-氧化锌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93-94页 |
| ·三种无机纳米颗粒对多头绒泡菌影响的初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