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金融支持与县域经济发展 | 第20-23页 |
| ·县域经济主体对金融的需求 | 第20-21页 |
| ·县域农业产业对金融的需求 | 第20页 |
| ·县域工业产业对金融的需求 | 第20页 |
| ·县域服务业对金融的需求 | 第20-21页 |
|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 第21-23页 |
| ·创新的工作方法 | 第21-22页 |
| ·针对性强的金融支持 | 第22页 |
| ·加强合作的银企关系 | 第22页 |
| ·健全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 第22-23页 |
| 第3章 正定县经济及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 ·正定县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页 |
| ·正定县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 ·金融机构数量 | 第23-24页 |
| ·银行存贷款基本情况 | 第24页 |
| ·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情况 | 第24-25页 |
| ·金融政策执行情况 | 第25-27页 |
| 第4章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7页 |
| ·由于经济弱质性,金融组织缺少支持动力 | 第27页 |
| ·金融机构自身存在问题,不能支持县域经济 | 第27-29页 |
| ·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僵硬,没有给予县域经济应有的支持 | 第27-28页 |
| ·正定县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不利于客户办理业务 | 第28-29页 |
| ·金融组织信贷投放存在问题,不能达到县域经济的需求 | 第29-33页 |
| ·信贷投放量减少,多数资金外流 | 第29-30页 |
| ·县域金融组织没有足够的贷款权,审批流程复杂 | 第30页 |
| ·贷款审批条件严格,投放门槛高 | 第30-32页 |
| ·信贷品种单一,抵押物范围窄,还款期限较短 | 第32页 |
| ·信贷投放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 ·缺乏完善的县域金融政策,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 ·中央政策落实过程中变形 | 第33-34页 |
| ·缺少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第34页 |
|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 第34页 |
| ·民间借贷机构不规范 | 第34-37页 |
| ·市场准入机制不严格 | 第35页 |
| ·运作过程不规范 | 第35-36页 |
| ·风险控制不严格,容易演变成高利贷 | 第36页 |
| ·民间融资实际操作欠规范性,监管机构监管不严 | 第36-37页 |
| 第5章 国外经验借鉴 | 第37-42页 |
| ·国外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 第37-40页 |
| ·德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 ·日本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 ·印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 ·建立和县域企业相一致的金融组织 | 第40页 |
| ·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 第40-41页 |
| ·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支持 | 第41-42页 |
| 第6章 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力度的建议 | 第42-49页 |
| ·加快孕育吸引金融投资的经济增长点 | 第42-43页 |
| ·加快建设县域金融机构,实现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 第43-44页 |
| ·建设县域金融保障体制 | 第43页 |
| ·设立和县域实体经济相对应的金融体系 | 第43-44页 |
| ·建设县域新型金融机构 | 第44页 |
| ·推进金融业信贷改革,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 第44-46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要从业务转型入手,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 第44-45页 |
| ·加大县农商行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45-46页 |
| ·完善县域贷款体制,建立新型保险机构 | 第46-47页 |
| ·建立县域信用制度 | 第47页 |
| ·规范民间融资机构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