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状况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 | 第15-20页 |
| ·区域构造 | 第15-17页 |
| ·东西向构造 | 第16页 |
| ·南北向构造 | 第16-17页 |
| ·区域地层 | 第17-18页 |
| ·区域岩浆活动 | 第18-19页 |
| ·晋宁旋回 | 第18-19页 |
| ·华力-印支旋回 | 第19页 |
| ·区域矿产 | 第19-20页 |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0-30页 |
| ·矿区地层特征 | 第21-23页 |
| ·矿区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 ·褶皱构造 | 第23页 |
| ·断裂构造 | 第23-24页 |
| ·矿区岩浆特征 | 第24-25页 |
| ·矿体特征 | 第25-26页 |
| ·矿床岩石特征 | 第26-30页 |
| ·矿物组成 | 第26页 |
| ·蚀变类型 | 第26-28页 |
| ·矿石组构 | 第28-29页 |
| ·成矿期次 | 第29-30页 |
|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63页 |
| ·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38页 |
| ·常量元素 | 第30-34页 |
| ·微量元素 | 第34-36页 |
| ·稀土元素 | 第36-38页 |
| ·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6页 |
| ·硫同位素 | 第39-42页 |
| ·铅同位素 | 第42-44页 |
| ·氢氧同位素 | 第44-46页 |
| ·矿床流体特征 | 第46-57页 |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6-49页 |
|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密度 | 第49-53页 |
| ·压力与成矿深度 | 第53页 |
| ·成矿温度 | 第53-54页 |
| ·爆裂温度 | 第54页 |
| ·与其他类型矿床对比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本节小结 | 第56-57页 |
| ·磁铁矿单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62页 |
| ·样品采集及岩石学特征 | 第57-60页 |
| ·测试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矿床成矿模式 | 第63-69页 |
| ·拉拉铜矿成矿时代 | 第64-66页 |
| ·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 第64-65页 |
| ·成矿年龄—Re-Os同位素年龄 | 第65页 |
| ·K-Ar同位素年龄 | 第65页 |
| ·Rb-Sr同位素年龄 | 第65页 |
| ·Sm-Nd同位素年龄 | 第65-66页 |
| ·拉拉铜矿矿床特点 | 第66-67页 |
| ·区域背景构造特点 | 第67页 |
| ·拉拉铜矿成矿模式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