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吡唑类化合物概述 | 第14-22页 |
·芳基吡唑类 | 第15-16页 |
·吡唑肟类 | 第16-19页 |
·吡唑酰胺类 | 第19-21页 |
·芳酰基吡唑类 | 第21页 |
·磺酰基吡唑类 | 第21-22页 |
·呋喃类化合物概述 | 第22-25页 |
·噁唑衍生物概述 | 第25-27页 |
·香豆素衍生物概述 | 第27-3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新型含呋喃环结构的吡唑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第31-42页 |
·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1-甲基(取代苯基)3甲基4甲酰基5芳氧基吡唑(1-2)的合成 | 第32页 |
·(E)1甲基(取代苯基)3甲基5芳氧基吡唑4甲醛肟(1-3)的合成 | 第32-33页 |
·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酸(1-4)的合成 | 第33页 |
·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基氯(1-5)的合成 | 第33页 |
·目标产物Ⅰ的合成 | 第33-37页 |
·生物活性测试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目标产物的合成条件探索 | 第38-39页 |
·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39-41页 |
·生物活性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新型含噁唑环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第42-53页 |
·设计思想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中间体取代苯甲酰氯(3-1)的合成 | 第43页 |
·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胺(3-2)的合成 | 第43页 |
·中间体 4-氯甲基2取代苯基恶唑(3-3)的合成 | 第43页 |
·目标化合物Ⅱ的合成 | 第43-47页 |
·生物活性测试 | 第47-49页 |
·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条件探索 | 第49页 |
·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49-51页 |
·生物活性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新型含香豆素环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第53-63页 |
·设计思路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4页 |
·中间体 1-3 的合成 | 第54页 |
·中间体 4-1 的合成 | 第54页 |
·中间体 4-2 的合成 | 第54页 |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 | 第54-58页 |
·生物活性测试 | 第58-59页 |
·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条件探索 | 第59-60页 |
·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60-62页 |
·生物活性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