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1 中医学对冠心病(胸痹病)的认识 | 第12-13页 |
·胸痹病名认识 | 第12页 |
·中医病因研究 | 第12-13页 |
·中医病机研究 | 第13页 |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 第13-16页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第13-15页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第16-17页 |
·同型半胱氨酸生成途径 | 第16页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 | 第16页 |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因素 | 第16-17页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7页 |
4 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 第17-20页 |
·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 | 第17-18页 |
·冠心病中证候要素与现代医学指标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 第20-3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中医证素评分标准 | 第20-21页 |
4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1页 |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5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收集资料 | 第21页 |
·分组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6 结果 | 第21-38页 |
·冠心病中医证素总体分布情况 | 第21-23页 |
·冠心病中医证素在不同性别问的分布 | 第23-25页 |
·冠心病中医证素在不同年龄问的分布 | 第25-26页 |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 | 第26-27页 |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在不同证素组问的比较 | 第27-31页 |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在证素相兼组问的比较 | 第31-34页 |
·Hcy与痰证、瘀证积分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Hcy与气虚证、阴虚证积分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Hcy水平与痰证、瘀证、阴虚证积分的回归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8-42页 |
1 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 | 第38页 |
2 冠心病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 第38-39页 |
3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 第39页 |
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痰、瘀、气虚、阴虚的关系 | 第39-4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2-43页 |
1 冠心病患者的证素分布 | 第42页 |
2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与证素的关系 | 第42-43页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第43-44页 |
1 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2 对于本次研究的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