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参与电网调峰的运行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 ·核电发展简史 | 第11-12页 |
| ·核电调峰可行性 | 第12-15页 |
| ·国外核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情况 | 第15-16页 |
| ·我国核电的实际运行调峰情况 | 第16页 |
| ·核电与其它电源的联合优化运行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 第2章 现有调峰电源的调峰运行特性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核电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 第19-22页 |
| ·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 第19-20页 |
| ·核电机组参与日调峰运行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特性 | 第22-24页 |
| ·火电机组调峰运行方式 | 第22-23页 |
| ·火电机组参与日调峰运行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常规水电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 第24-25页 |
| ·抽水蓄能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 第25-27页 |
| ·电池储能电站运行特性 | 第27-28页 |
| ·风电的出力特性 | 第28-29页 |
| ·光伏发电运行特性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 第30-45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的出力分配 | 第30-31页 |
|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问题优化 | 第31-34页 |
| ·核电调峰的判定 | 第31-32页 |
| ·水、火、核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 第32-34页 |
| ·蚁群算法 | 第34-41页 |
|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4-37页 |
| ·蚁群算法的应用 | 第37-38页 |
| ·机组联合调峰优化问题的蚁群算法模式及其实现 | 第38-41页 |
| ·算例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核电参与的多电源联合调峰策略分析 | 第45-55页 |
| ·核电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 | 第45-46页 |
| ·含复杂电源结构的电网调峰策略研究 | 第46-52页 |
| ·建模的总体框架 | 第46-48页 |
| ·建模前的准备 | 第48-49页 |
| ·多电源联合调峰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算例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辽宁电网红沿河核电站调峰策略研究 | 第55-66页 |
| ·辽宁电网用电负荷水平及峰谷差分析 | 第55-59页 |
| ·负荷峰谷特性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 | 第55-56页 |
| ·迎峰度夏及冬季供暖期的负荷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 ·特殊负荷日负荷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 ·联络线及省内电源的规模和调峰能力 | 第59-61页 |
| ·联络线调峰能力 | 第59页 |
| ·省内电源规模及调峰能力 | 第59-61页 |
| ·调峰平衡计算分析 | 第61-62页 |
| ·红沿河机组调峰策略分析 | 第62-63页 |
| ·红沿河核电站参与电网日调峰算例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