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铝合金材料高速铣削研究现状 | 第15页 |
·高速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金属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理论基础 | 第18-34页 |
·金属切削基本理论 | 第18-24页 |
·金属切削层的形成 | 第18-20页 |
·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 | 第20-21页 |
·切削中的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第21-24页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理论 | 第24-30页 |
·弹塑性变形理论 | 第24-26页 |
·相关的弹塑性变形理论 | 第26-27页 |
·屈服准则 | 第27-30页 |
·变形条件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应变速率对金属塑性的影响机理 | 第31页 |
·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DEFORM-3D的6061铝合金高速铣削仿真研究 | 第34-50页 |
·金属成形有限元软件DEFORM | 第34-36页 |
·DEFORM软件简介 | 第34页 |
·DEFORM-3D模块结构及其操作流程 | 第34-36页 |
·高速铣削有限元建模 | 第36-40页 |
·几何模型 | 第36-37页 |
·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关系 | 第37页 |
·铝合金高速铣削流动应力本构模型 | 第37-39页 |
·自适应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Deform切削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金属切削变形基本理论 | 第40页 |
·刀屑间接触摩擦理论 | 第40-41页 |
·刀具磨损模型 | 第41页 |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有限元模拟仿真结果 | 第41-47页 |
·铣削仿真过程分析 | 第42-43页 |
·铣削力的预测 | 第43-44页 |
·铣削区温度的分布 | 第44-45页 |
·应力和应变分布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铝合金高速铣削实验研究 | 第50-68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0-54页 |
·工件和刀具的选择 | 第50-51页 |
·机床和切削力测量装置 | 第51-52页 |
·切削温度测量装置 | 第52-53页 |
·扫描电镜实验 | 第53-54页 |
·铝合金铣削实验 | 第54-55页 |
·高速铣削实验铣削力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铣削力结果极差分析 | 第55-57页 |
·仿真与实验铣削力数值对比分析 | 第57页 |
·高速铣削实验铣削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高速铣削实验铣削温度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铣削温度极差结果与仿真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铝合金高速铣削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刀具几何参数对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61-64页 |
·铣刀前角对三向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刀具螺旋角对三向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SEM实验观察切屑表面形貌 | 第64-66页 |
·不同应变速率下切屑的表面形貌 | 第64-65页 |
·不同温度下切屑的表面形貌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