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不平衡发展理论 | 第16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6页 |
·梯度推移理论 | 第16-17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17页 |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20页 |
3 108 廊带开发概述 | 第20-30页 |
·108 廊带地域范围的界定 | 第20页 |
·108 廊带开发的历史回顾 | 第20-22页 |
·山西省 108 国道沿线经济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108 廊带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 第22页 |
·建设 108 廊带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 第22-26页 |
·发展机遇 | 第23-24页 |
·有利条件 | 第24-26页 |
·108 廊带开发的战略意义 | 第26-30页 |
·经济总量比重大,经济增长速度快 | 第26-27页 |
·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 第27页 |
·产业经济基础雄厚 | 第27-28页 |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第28页 |
·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 第28-30页 |
4 108 廊带开发中的太谷经济 | 第30-36页 |
·太谷县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太谷县与周边县市的经济发展比较 | 第31-34页 |
·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差异 | 第31-33页 |
·资源禀赋比较 | 第33-34页 |
·太谷县与 108 廊带县市经济发展比较 | 第34-36页 |
·基本概况比较 | 第34-35页 |
·GDP 相关指标比较 | 第35-36页 |
5 太谷县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36-42页 |
·优势分析 | 第36-38页 |
·区位优势 | 第36页 |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6页 |
·农业发展优势 | 第36-37页 |
·服务业发展优势 | 第37-38页 |
·劣势分析 | 第38-39页 |
·矿产资源少,发展速度慢 | 第38页 |
·工业基础弱,规模总量小 | 第38页 |
·优势企业弱,特色产业少 | 第38-39页 |
·城市发展慢,建设任务重 | 第39页 |
·机遇分析 | 第39-40页 |
·“十二五”机遇 | 第39页 |
·大太原都市圈发展机遇 | 第39-40页 |
·山西省综改试验区设立机遇 | 第40页 |
·面临的挑战 | 第40-42页 |
6 108 廊带开发与太谷县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 | 第42-48页 |
·108 廊带开发与太谷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密切联系 | 第42-44页 |
·太谷发展对 108 廊带建设意义重大 | 第42-43页 |
·108 廊带开发对太谷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3-44页 |
·108 廊带开发促进太谷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影响 108 廊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 第45-48页 |
·资源开发单一,利用率低 | 第45页 |
·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 第45页 |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低 | 第45-46页 |
·产业协作程度低 | 第46页 |
·城镇化进程慢 | 第46-48页 |
7 108 廊带开发影响下的太谷经济发展思路及建议 | 第48-52页 |
·发展思路 | 第48页 |
·发展建议 | 第48-52页 |
·坚持体制革新,跨县域联动 | 第48页 |
·突出农业特色,实现农业产业互惠 | 第48-49页 |
·共掘晋商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第49-50页 |
·增加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 第50页 |
·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 第50页 |
·拓展交通,形成廊带内外综合运输网 | 第50页 |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发展 | 第50-51页 |
·引进资本,改善投资环境 | 第51页 |
·加强信息交流,共建信息网络 | 第51-52页 |
8 结论与不足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不足之处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