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 | 第16-17页 |
·桉树焦枯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22页 |
·桉树焦枯病病原 | 第17-19页 |
·桉树焦枯病病害流行与危害 | 第19-20页 |
·桉树的抗病性 | 第20-21页 |
·桉树焦枯病的防治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关键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 | 第25-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供试材料 | 第25-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56页 |
·病原菌形态学分析 | 第30-38页 |
·病原菌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38-54页 |
·不同温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桉树焦枯病病原菌致病性分析 | 第58-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供试材料 | 第58-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致病力分析 | 第59-64页 |
·菌落大小与病斑长度相关性分析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六种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66-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供试材料 | 第66-68页 |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81页 |
·预实验结果 | 第69-70页 |
·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比较 | 第70-77页 |
·杀菌剂对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 EC50值比较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2-86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