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茎秆切碎回收装置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发展概况 | 第12-18页 |
| ·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发展概况 | 第14-18页 |
|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茎秆切碎回收装置主要部件结构参数设计 | 第22-39页 |
| ·玉米收获台 | 第22-23页 |
| ·茎秆切碎回收装置 | 第23-24页 |
| ·茎秆喂入装置设计 | 第24-26页 |
| ·茎秆喂入装置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 ·茎秆喂入装置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 | 第25-26页 |
| ·茎秆切碎装置设计 | 第26-32页 |
| ·茎秆切碎装置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茎秆切碎装置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 | 第27-32页 |
| ·输送装置设计 | 第32-35页 |
| ·输送搅龙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 ·输送搅龙参数设计 | 第34-35页 |
| ·抛送装置设计 | 第35-38页 |
| ·抛送叶轮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 ·抛送叶轮参数设计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茎秆切碎回收装置田间试验 | 第39-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 ·试验指标 | 第39-40页 |
| ·试验因素及水平 | 第40-42页 |
| ·试验因素的确定 | 第40页 |
| ·试验水平的确定 | 第40-41页 |
| ·试验因素调节方法 | 第41-42页 |
| ·正交试验表的选用 | 第42-43页 |
| ·制定试验方案 | 第43页 |
| ·田间试验 | 第43-48页 |
| ·试验平台 | 第43-44页 |
| ·试验备用部件和试验器材 | 第44-45页 |
| ·田间作物生长状况调查 | 第45-46页 |
| ·田间试验数据测定与记录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 第49-62页 |
|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49-52页 |
| ·极差分析法 | 第49-50页 |
| ·方差分析法 | 第50-51页 |
| ·最优方案工程平均 | 第51页 |
| ·最优方案试验真值区间估计 | 第51-52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7页 |
| ·几何平均长度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5页 |
| ·几何标准差试验数据分析 | 第55-57页 |
| ·多指标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 第57-61页 |
| ·综合评分法 | 第57-60页 |
| ·综合平衡法 | 第60页 |
| ·汇总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最优方案验证试验 | 第62-64页 |
| ·验证试验数据 | 第62-63页 |
| ·验证试验数据分析 | 第63页 |
| ·试验结论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5页 |
|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 ·存在问题 | 第64页 |
| ·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