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生物除磷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聚磷菌的研究动态 | 第13-20页 |
·好氧聚磷菌 PAOs | 第13-18页 |
·反硝化除磷菌 DPB | 第18-20页 |
·生物除磷工艺及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Pho-strip 工艺 | 第20-21页 |
·Bardenpho 工艺 | 第21页 |
·Phordox 工艺(改良型 Bardenpho) | 第21页 |
·A/O 及 A2/O 工艺 | 第21-22页 |
·SBR 工艺 | 第22-23页 |
·UCT 工艺及其改进工艺 | 第23页 |
·UCT 改进工艺 | 第23-24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课题来源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特性研究 | 第26-46页 |
·反硝化除磷菌的复壮 | 第26-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反硝化除磷菌的复筛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反硝化除磷菌的特性验证 | 第30-34页 |
·试验试剂材料 | 第30-31页 |
·测试指标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环境因素对反硝化除磷菌除磷功能的影响 | 第34-46页 |
·试验试剂材料 | 第34-35页 |
·测试指标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36页 |
·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7页 |
·初始磷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3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6页 |
·pH 值 | 第37-39页 |
·微量元素 | 第39页 |
·温度 | 第39-40页 |
·初始磷浓度 | 第40-41页 |
·碳源 | 第41-46页 |
第三章 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第46-56页 |
·生物除磷过程中磷涉及的相关酶类 | 第46-48页 |
·聚磷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6-47页 |
·解磷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7-48页 |
·调控因子 PhoU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8页 |
·功能基因 ppk 和 ppx 及调控因子 PhoU 的相关信息 | 第48-56页 |
·ppk 的相关信息 | 第48-52页 |
·ppx 的相关信息 | 第52-54页 |
·PhoU 的相关信息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除磷关键酶的表达研究 | 第56-69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56-58页 |
·引物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57页 |
·培养基 | 第57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57页 |
·仪器 | 第57-58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64页 |
·反硝化除磷菌基因组总 DNA 的提取 | 第58-59页 |
·关键酶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59-61页 |
·目的基因 PhoU | 第59-60页 |
·目的基因 ppx | 第60-61页 |
·目的基因 ppk | 第61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61-62页 |
·反硝化除磷菌总 RNA 的提取 | 第62-63页 |
·关键酶基因 RNA 的反转录 | 第63页 |
·反转录产物的 PCR 扩增 | 第63-64页 |
·试验结果 | 第64-69页 |
·关键酶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64-67页 |
·关键酶基因 RNA 的反转录及 PCR 扩增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