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水滑石对废水中砷氟的同时去除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6页
 1 水环境现状第11页
 2 目前氟和砷污染的现状第11-14页
   ·砷第11-12页
   ·氟第12-13页
   ·砷氟共存现状第13-14页
 3 处理砷和氟的技术第14-18页
   ·单独去除砷的方法第14-15页
   ·单独去除氟的方法第15-16页
   ·共除水体砷氟方法第16-18页
 4 水滑石类物质概述第18-21页
   ·水滑石结构第18-19页
   ·水滑石的性质第19-20页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第20页
   ·水滑石类物质去除污染水体阴离子现状第20-21页
 5 稀土元素及其去除水体砷氟慨况第21-22页
   ·稀土元素概况第21页
   ·稀土元素去除水体砷氟的应用第21-22页
 6 吸附理论第22-24页
   ·吸附动力学第22-23页
   ·吸附等温线第23页
   ·影响吸附的因素第23-24页
 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4-26页
   ·选题意义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类水滑石材料的合成及其物态表征第26-33页
 1 理论基础第26页
 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主要仪器和化学试剂第26-27页
   ·水滑石材料的合成第27-28页
     ·n(Mg~(2+)):n(Al~(3+))=3:1水滑石的制备第27页
     ·n(Mg~(2+)):n(Al~(3+)):n(La~(3+))=3:1:0.05,3:1:0.1,3:1:0.2水滑石的制备第27-28页
 3 材料的物态表征及结果分析第28-32页
   ·物态表征方法第28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28页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第28页
     ·X射线衍射第28页
   ·材料的表征结果及分析第28-32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28-29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9-30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30-32页
 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改性水滑石共除水体砷氟性能研究第33-49页
 1 理论基础第33页
 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主要仪器和化学试剂第33-34页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置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镧掺杂材料的比选第34页
     ·初始浓度对吸附砷和氟的影响第34页
     ·pH对吸附砷和氟的影响第34-35页
     ·时间对吸附砷和氟的影响第35页
     ·吸附等温线第35页
     ·共存阴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35页
     ·材料循环实验第35页
     ·吸附剂的稳定性探究第35页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5-48页
   ·试验材料的比选第35-36页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6-38页
     ·初始浓度对吸附砷的影响第36-37页
     ·初始浓度对吸附氟的影响第37-38页
   ·pH对吸附的影响第38-39页
     ·pH对吸附砷的影响第38页
     ·pH对吸附氟的影响第38-39页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39-43页
     ·时间对吸附砷的影响第39-40页
     ·时间对吸附氟的影响第40-41页
     ·吸附动力学第41-43页
   ·吸附等温线第43-45页
   ·共存阴离子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阴离子对去除砷的影响第45页
     ·不同阴离子对去除氟的影响第45-46页
   ·材料的循环利用第46-47页
   ·吸附剂的稳定性第47-48页
 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1 结论第49-50页
 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藻类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酸沉降作用下韶山森林小流域活性氮的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