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32页
     ·冻融破坏机理、影响因素及评价参数第13-19页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规律第19-22页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的研究第22-30页
     ·冻融耐久性数据库第30-32页
   ·多因素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第32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数据库系统建立方法及多因素耦合试验设计第34-50页
   ·数据库系统建立方法第34-37页
     ·入库试验数据与参考模型的来源第34-35页
     ·入库试验数据与参考模型的筛选第35-36页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第36-37页
   ·多因素耦合试验设计第37-49页
     ·原材料第38页
     ·混凝土配合比第38-39页
     ·试件制备第39-41页
     ·试验条件第41-43页
     ·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第43-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混凝土冻融耐久性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第50-66页
   ·开发目的与意义第50页
   ·主要内容与特色第50-51页
     ·主要内容与功能简介第50-51页
     ·技术特色第51页
   ·运行环境第51页
   ·具体内容及操作说明第51-63页
     ·安装过程第52-55页
     ·登陆和选择界面第55-56页
     ·冻融试验结果子数据库第56-60页
     ·寿命预测模型子数据库第60-63页
     ·版权、使用帮助和升级第63页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4章 应变表征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第66-104页
   ·应变表征 FTC 单因素作用下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抗冻性第66-75页
     ·应变及损伤分析第66-68页
     ·应变滞回环、冻结特征温度及表观冻胀系数第68-71页
     ·残余应变第71-73页
     ·氯离子迁移高度第73-75页
   ·应变表征 FTC 单因素作用下不同引气剂掺量混凝土的抗冻性第75-86页
     ·应变及损伤分析第76-77页
     ·应变滞回环、冻结特征温度及表观冻胀系数第77-80页
     ·残余应变第80-82页
     ·氯离子迁移高度第82-85页
     ·孔结构参数第85-86页
   ·应变表征 FTC-Cl 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程度第86-90页
     ·残余应变第86-89页
     ·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的相互影响第89-90页
   ·应变表征 FTC-Cl-BS 三因素耦合作用下不同应力比对混凝土劣化程度的影响第90-96页
     ·应变与损伤分析第90-92页
     ·残余应变第92-95页
     ·外加弯曲应力对冻融循环和氯离子侵蚀的影响第95页
     ·残余应变与传统测试参数的比较第95-96页
   ·基于残余应变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第96-101页
     ·残余应变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第96-98页
     ·演化方程的准确性验证第98-100页
     ·演化方程及其适用性的分析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第5章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的建立第104-122页
   ·基于残余应变的 FTC-Cl 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数值模型的建立.93第104-112页
     ·理论分析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第104-105页
     ·损伤数值模型的建立第105-107页
     ·损伤数值模型的验证第107-109页
     ·损伤数值模型中各参数的表示第109-111页
     ·损伤数值模型的应用第111-112页
   ·基于应变的 FTC-Cl-BS 三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12-121页
     ·损伤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12-119页
     ·损伤力学模型的修正系数确定与验证第119-120页
     ·损伤力学模型的应用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6章 实际工程服役混凝土寿命预测实例第122-132页
   ·寿命预测方法的建立第122-126页
     ·寿命预测方法的概述第122-124页
     ·数学模型法结合加速试验法预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第124-125页
     ·服役混凝土寿命预测步骤第125-126页
   ·实际工程的寿命预测第126-131页
     ·长白山机场第126-128页
     ·青岛海湾大桥第128-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项目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氯无碱液体速凝剂的组成、性能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原位生长莫来石增强磷酸铬铝高温透波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