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前言 | 第10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 | 第10-12页 |
·DNA生物传感器 | 第10-11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发展史 | 第11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原理 | 第11-12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构建 | 第12-15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机理与优化 | 第12-14页 |
·电化学DNA信号模式 | 第14-15页 |
·信号放大方法 | 第15-24页 |
·基于纳米技术的DNA传感器信号放大 | 第15-18页 |
·纳米金颗粒分子组装的信号放大 | 第15-16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定向组装信号放大 | 第16-17页 |
·碳纳米材料的定向组装信号放大 | 第17-18页 |
·基于DNA自组装的DNA传感器信号放大 | 第18-19页 |
·基于工具酶的DNA传感器信号放大 | 第19-24页 |
·工具酶简介 | 第19页 |
·限制性内切酶的信号放大在生物传感分析的应用 | 第19-21页 |
·DNA聚合酶的信号放大在生物传感分析的应用 | 第21-23页 |
·DNA连接酶的信号放大在生物传感分析的应用 | 第23-2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切刻内切酶循环信号放大和目标诱导链置换机制的DNA传感器检测枯草芽孢杆菌 | 第26-43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30页 |
·溶液配制 | 第30页 |
·二茂铁修饰的信号探针(SP)制备过程 | 第30页 |
·金电极的预处理 | 第30-31页 |
·传感器的制备以及目标DNA(TD)的循环杂交过程 | 第31页 |
·枯草芽孢杆菌DNA提取物的PCR扩增 | 第31-32页 |
·枯草芽孢杆菌DNA的提取 | 第31页 |
·PCR反应过程 | 第31-32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2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2页 |
·荧光定量QPCR测定过程 | 第32页 |
·传感器检测实际样品 | 第32页 |
·信号的电化学检测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DNA传感器的实验原理 | 第33-35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5-37页 |
·捕获探针(CP)的组装时间优化 | 第35-36页 |
·TD杂交时间的考察 | 第36-37页 |
·切刻内切酶酶切温度的考察 | 第37页 |
·TD浓度线性范围和检测限考察 | 第37-38页 |
·传感器重现性考察 | 第38页 |
·传感器特异性考察 | 第38-39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9-41页 |
·PCR定性分析 | 第39-41页 |
·QPCR定量分析 | 第41页 |
·电化学检验枯草芽孢杆菌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基于限制性外切酶Ⅲ循环放大机制和双信号叠加放大的汞离子传感器研究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溶液配制 | 第44-45页 |
·纳米金(AuNPs)的制备过程 | 第45页 |
·二茂铁修饰的捕获探针(CP)制备过程 | 第45页 |
·金电极的预处理 | 第45页 |
·传感器的制备以及Hg~(2+)的酶切反应过程 | 第45-46页 |
·池塘水中Hg~(2+)浓度的检测 | 第46页 |
·池塘水前处理 | 第46页 |
·池塘中Hg~(2+)浓度的电化学检测 | 第46页 |
·信号的电化学检测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DNA传感器的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AuNPs颗粒及其在电极表面的表征 | 第48-49页 |
·不同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行为研究 | 第49-51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54页 |
·CP的浓度对信号的影响 | 第51-52页 |
·酶切体系反应时间对信号的影响 | 第52页 |
·hemin浓度对计时电流增量△I_2的影响 | 第52-53页 |
·hemin反应时间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53-54页 |
·检测液pH值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54页 |
·Hg~(2+)浓度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54-56页 |
·传感器重现性及稳定性考察 | 第56页 |
·传感器特异性考察 | 第56-57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信号放大的DNAzyme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 | 第59-73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3页 |
·主要仪器 | 第60页 |
·主要试剂 | 第60-61页 |
·溶液配制 | 第61-62页 |
·金电极的预处理 | 第62页 |
·DNA发夹结构的前处理 | 第62页 |
·传感器制备以及信号放大反应过程 | 第62页 |
·池塘水中pb~(2+)浓度检测 | 第62-63页 |
·池塘水前处理 | 第62-63页 |
·池塘水中pb~(2+)浓度的电化学检测 | 第63页 |
·信号的电化学检测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DNA传感器的实验原理 | 第63-64页 |
·不同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行为研究 | 第64-66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6-70页 |
·Dz的浓度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66-67页 |
·pb~(2+)反应时间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67-68页 |
·杂交链式反应时间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68页 |
·hemin浓度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68-69页 |
·hemin反应时间对计时电流的影响 | 第69-70页 |
·pb~(2+)浓度线性范围和检测限考察 | 第70页 |
·传感器重现性及稳定性考察 | 第70-71页 |
·传感器选择性考察 | 第71页 |
·池塘水中pb~(2+)浓度的检测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