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外来物种红耳龟生境适宜性分析--以万泉河琼海段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3S 技术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6-19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7-18页
     ·3S 技术动物生境研究中的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红耳龟及研究进展第19-23页
     ·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简介第19-20页
     ·红耳龟的食性、家域及微生境利用第20-21页
       ·红耳龟的食性第20-21页
       ·红耳龟的家域面积第21页
       ·红耳龟的微生境利用第21页
     ·红耳龟国内外入侵态势第21-23页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拟创新之处第23-26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25页
     ·创新之处第25-26页
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第26-30页
   ·地理位置第26页
   ·地形地貌第26-27页
   ·水文第27页
   ·气候概况第27页
   ·动植物资源第27-28页
   ·区域人为活动特征第28-30页
第3章 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第30-46页
   ·研究区数据获取与处理第30-33页
     ·数据获取第30-31页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31-33页
   ·遥感信息提取第33-39页
     ·土地覆被分类体系建立第34-35页
     ·地物信息提取标志第35-36页
     ·多尺度遥感影像分割第36-37页
     ·对象生成第37-38页
     ·影像分类第38-39页
   ·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价第39-40页
   ·分类后处理第40-43页
   ·LUCC 时空分析第43-46页
第4章 红耳龟的生境适宜性分析第46-62页
   ·万泉河琼海段红耳龟生境评价方法第46-47页
   ·万泉河琼海段红耳龟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分析第47-52页
     ·红耳龟生态习性第47-48页
     ·红耳龟生境实地调查第48-49页
     ·红耳龟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分析第49页
     ·红耳龟生境评价准则第49-50页
     ·红耳龟生境评价单元及算法第50-51页
     ·红耳龟生境评价空间分析流程图第51-52页
   ·红耳龟生境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2-62页
     ·红耳龟生境适宜性单项评价第52-56页
     ·红耳龟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第56-59页
     ·红耳龟适宜生境的年际变化第59-62页
第五章 红耳龟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和时空演变第62-72页
   ·红耳龟生境的景观格局第62-64页
     ·红耳龟生境的景观格局指标第62-63页
     ·红耳龟生境的景观格局指标的选择第63-64页
   ·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第64-68页
     ·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第64-66页
     ·红耳龟生境的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第66-68页
   ·红耳龟生境的变化趋势的预测第68-72页
     ·马尔科夫模型第68页
     ·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方法第68-69页
     ·预测结果及分析第69-72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72-76页
   ·结论第72-73页
     ·水源和植被因子是影响红耳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第72页
     ·研究区域景观特征及演变与红耳龟生境的关系第72-73页
     ·该区域红耳龟生境向着更利于入侵的趋势变化第73页
     ·人为干扰加速了红耳龟的入侵及扩散第73页
   ·讨论第73-76页
     ·红耳龟的入侵途径及管理建议第73-74页
     ·3S 技术能有效的管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附录第87-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附件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额闭壳龟和平顶闭壳龟求偶行为及模拟巢捕食研究
下一篇: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