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发展中的不足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概述 | 第20-21页 |
|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类型 | 第21-23页 |
| ·窖池型水源地 | 第21-22页 |
| ·河流型水源地 | 第22页 |
| ·湖库型水源地 | 第22-23页 |
| ·地下型水源地 | 第23页 |
|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 | 第23-24页 |
| ·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内容及区域 | 第24-26页 |
| ·评价内容 | 第24-25页 |
| ·评价区域 | 第25-26页 |
| 3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42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 ·选取指标的依据 | 第27-31页 |
| ·水量安全指标 | 第27页 |
| ·水质安全指标 | 第27-28页 |
| ·生态安全指标 | 第28-29页 |
| ·工程管理指标 | 第29-31页 |
| ·应急能力指标 | 第31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31-33页 |
| ·指标的选取过程 | 第31-32页 |
| ·指标的优化方法 | 第32-33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6页 |
| ·指标体系框架 | 第33-35页 |
| ·指标的含义 | 第35-36页 |
| ·水质指标体系 | 第36-42页 |
| ·不同类型水源地的水质指标 | 第36-39页 |
| ·其它水质指标 | 第39-42页 |
| 4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模型 | 第42-62页 |
| ·模型概述 | 第42-48页 |
| ·评价思路 | 第42-43页 |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 ·评价方法 | 第44-47页 |
| ·模型框架 | 第47-48页 |
| ·子系统评价模型 | 第48-59页 |
| ·水量安全评价模型 | 第48-49页 |
| ·水质安全评价模型 | 第49-53页 |
|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 第53-58页 |
| ·工程管理评价模型 | 第58-59页 |
| ·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 第59页 |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59-62页 |
| ·综合指数计算 | 第59-60页 |
| ·评价结果的表达 | 第60-62页 |
| 5 实例研究 | 第62-76页 |
| ·基本概况 | 第62-65页 |
| ·盱眙县概况 | 第62-63页 |
| ·龙王山水库概况 | 第63-65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65-67页 |
| ·龙王山水库安全评价 | 第67-74页 |
| ·子系统评价 | 第67-73页 |
| ·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 ·保护措施 | 第74-7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