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暴雨东风波与南海及西太平洋低纬SST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东风波经典模型 | 第9页 |
| ·国内外东风波研究 | 第9-13页 |
| ·东风波分类研究 | 第10页 |
| ·东风波成因研究 | 第10页 |
| ·东风波结构研究 | 第10-12页 |
| ·东风波强降水研究 | 第12-13页 |
| ·SST与热带低值系统关系研究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所用资料 | 第15页 |
| ·方法与原理 | 第15-18页 |
| ·合成分析 | 第15页 |
| ·螺旋度 | 第15-16页 |
| ·分层扰动位能 | 第16-17页 |
| ·WRF中尺度模式模拟实验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华南沿海东风波暴雨过程 | 第18-37页 |
| ·华南沿海暴雨东风波统计分类 | 第18-21页 |
|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 | 第19页 |
| ·偏东南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 | 第19-21页 |
| ·暴雨东风波过程中SST特征 | 第21-22页 |
|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南海SST特征 | 第21-22页 |
| ·西行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西太平洋SST特征 | 第22页 |
| ·东风波分类合成的关键时刻的选取 | 第22-23页 |
| ·华南沿海东风波强度特征 | 第23-25页 |
| ·东风波强度 | 第23-24页 |
| ·东风波强度垂直特征 | 第24-25页 |
| ·华南沿海东风波平均合成结构特征 | 第25-32页 |
| ·偏南路径东风波 | 第25-28页 |
| ·西行东风波 | 第28-30页 |
| ·近海东风波 | 第30-31页 |
| ·三类东风波结构的异同 | 第31-32页 |
| ·典型个例特征 | 第32-35页 |
| ·西行东风波:2001年8月1~4日 | 第32-33页 |
| ·近海东风波:2009年9月28日-30日 | 第33-35页 |
| ·偏南路径东风波:2004年7月14日-16日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东风波动力结构与环境影响系统 | 第37-47页 |
| ·东风波动力结构 | 第37-44页 |
| ·涡度散度特征 | 第37-40页 |
| ·垂直运动 | 第40-42页 |
| ·螺旋度诊断分析 | 第42-44页 |
| ·暴雨东风波三个关键海区的海温特征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东风波热力结构与环境湿度影响 | 第47-59页 |
| ·东风波的热力结构 | 第47-51页 |
| ·垂直热力结构 | 第47-48页 |
| ·假相当位温分析 | 第48-51页 |
| ·扰动位能 | 第51-54页 |
| ·东风波环境水汽输送 | 第54-57页 |
| ·水汽通量合成分析 | 第54-55页 |
| ·东风波典型个例水汽分析 | 第55-57页 |
| ·SST分布与东风波水汽中心的对应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东风波与海温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59-67页 |
| ·WRF模式与模拟方案 | 第59页 |
| ·WRF中尺度模式介绍 | 第59页 |
| ·WRF模拟方案设计 | 第59页 |
| ·典型华南沿海东风波模拟 | 第59-63页 |
| ·环流场特征 | 第59-60页 |
| ·降水特征 | 第60-61页 |
| ·东风波结构特征 | 第61-63页 |
| ·海温变化与东风波关系研究 | 第63-66页 |
| ·SST与东风波配置关系 | 第63页 |
| ·SST升温对东风波的影响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总结 | 第67-68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