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 第12-20页 |
(一) 创业板市场理论界定 | 第12-16页 |
1、创业板市场内涵 | 第12-13页 |
2、创业板市场特征 | 第13-14页 |
3、创业板市场功能 | 第14-16页 |
(二) 创业板市场退市监管 | 第16-20页 |
1、创业板退市的学理解释 | 第16-17页 |
2、创业板市场的固有缺陷 | 第17-19页 |
3、创业板退市的法律支持 | 第19-20页 |
二、中美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对比 | 第20-32页 |
(一) 中美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实证研究 | 第20-26页 |
1、中国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 | 第20-23页 |
2、美国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 | 第23-26页 |
(二) 中美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评析 | 第26-32页 |
1、中美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共同点 | 第26-27页 |
2、中美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不同点 | 第27-30页 |
3、美国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的启示 | 第30-32页 |
三、中国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完善一以美国创业板退市法律制度为蓝本 | 第32-39页 |
(一) 明确创业板退市标准 | 第32-34页 |
1、协调退市标准与入市标准 | 第32-33页 |
2、建立可选择的财务标准 | 第33页 |
3、强化公司治理质量标准 | 第33-34页 |
(二) 健全创业板退市程序 | 第34-37页 |
1、加强证券交易机构的监管 | 第35页 |
2、建立创业板退市听证制度 | 第35页 |
3、保障投资者的退市参与权 | 第35-37页 |
(三) 构建创业板退市渠道 | 第37-39页 |
1、丰富多元退市渠道体系 | 第37-38页 |
2、发挥中间层组织作用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