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模模铸多边形钢锭凝固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大钢锭的铸造方法 | 第9-11页 |
| ·定向凝固技术 | 第10页 |
| ·传统模铸技术 | 第10页 |
| ·电渣重熔技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对水冷模铸造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数值模拟在铸造工艺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内涵 | 第13页 |
|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 ·铸造凝固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13-15页 |
| ·ProCAST软件功能介绍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水冷模模铸多边形钢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17-37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 ·直浇道和耐火砖模型 | 第17页 |
| ·底板模型 | 第17页 |
| ·绝热板模型 | 第17-18页 |
| ·水冷钢锭模模型 | 第18页 |
| ·铸造组合模型 | 第18-19页 |
| ·网格划分 | 第19-22页 |
| ·模型导入及线面的修复 | 第20页 |
| ·模型装配及铸件的形成 | 第20-21页 |
| ·模型面网格和体网格的划分 | 第21-22页 |
| ·数值模拟前处理 | 第22-35页 |
| ·模型材料的选择及其物性参数的处理 | 第22-34页 |
| ·初始条件的处理 | 第34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4-35页 |
| ·缩孔缩松缺陷的判定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水冷模模铸工艺中钢锭凝固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7-53页 |
| ·钢锭模厚度对凝固的影响 | 第37-40页 |
| ·水流速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40-45页 |
| ·Dittus-Boelter公式 | 第40-41页 |
| ·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 第41-45页 |
| ·间隙对钢锭凝固的影响 | 第45-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几种大钢锭铸造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53-64页 |
| ·三种铸造工艺的界面换热系数设置 | 第53页 |
| ·普通模铸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53-56页 |
| ·普通模铸工艺温度场模拟 | 第53-54页 |
| ·普通模铸工艺缩孔缩松分析 | 第54-56页 |
| ·水冷模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56-60页 |
| ·水冷模工艺温度场模拟 | 第56-58页 |
| ·水冷模工艺缩孔缩松分析 | 第58-60页 |
| ·自补缩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60-63页 |
| ·自补缩工艺温度场模拟 | 第60-61页 |
| ·自补缩工艺缩孔缩松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水冷模铸造多边形钢锭工艺优化 | 第64-85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的介绍 | 第64-65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65-68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界面换热系数的设定 | 第65-66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温度场模拟 | 第66-67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缩孔缩松分析 | 第67页 |
| ·梯度补缩工艺钢锭凝固层重熔问题 | 第67-68页 |
|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68-74页 |
| ·水冷模梯度补缩工艺换热系数的判定 | 第69-71页 |
| ·最优工艺的温度场 | 第71-73页 |
| ·最优工艺缩孔缩松分析 | 第73-74页 |
| ·钢锭的横向温度梯度比较 | 第74-80页 |
| ·钢锭的纵向温度梯度比较 | 第80-81页 |
| ·四种工艺下钢锭的温度场比较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