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节 临床研究 | 第10-16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临床资料 | 第10-13页 |
|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病例筛选 | 第10-12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入选标准 | 第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 第10-12页 |
| ·脱落与剔除标准 | 第12页 |
|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 3.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附子组 | 第13-14页 |
| ·对照组 | 第14页 |
| 4.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14页 |
| ·疗效性指标 | 第14页 |
| ·外周血 CD4+CD25+FOXP3+Tregs 细胞的比例的测定 | 第14-15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14页 |
| ·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 5.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 6.疗效标准 | 第16页 |
|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 第二节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16-20页 |
| 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 2.检测指标结果比较 | 第17-20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 | 第17页 |
| ·治疗前空白组、再障组外周血 CD4~+CD25~+FOXP3~+Tregs 细胞的比例变化比较 | 第17-19页 |
| ·治疗后再障组外周血 CD4~+CD25~+FOXP3~+Tregs 细胞的比例变化比较 | 第19-20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20-27页 |
| 一、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 第20-26页 |
| 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 综述 | 第3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附录1 | 第38-39页 |
| 附录2 | 第39-41页 |
| 详细摘要 | 第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