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剩余污泥的来源及特性 | 第9-10页 |
·剩余污泥的来源 | 第9-10页 |
·剩余污泥的特性 | 第10页 |
·剩余污泥的处置 | 第10-11页 |
·剩余污泥常用的处置方法 | 第11-12页 |
·剩余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现状及技术 | 第13-17页 |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剩余污泥主要处理技术 | 第14-16页 |
·生物处理法处理剩余污泥 | 第16-17页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实验剩余污泥来源 | 第18页 |
·实验供筛选菌株 | 第18-19页 |
·实验供筛选酶制剂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溶液 | 第21-22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pH的测定 | 第22页 |
·OD_(600)的测定 | 第22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22页 |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第22页 |
·化学需氧量溶出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2页 |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酶制剂的筛选及正交优化酶制剂之间的最佳组合配比 | 第23-24页 |
·处理剩余污泥菌株的筛选和响应面优化菌液配比 | 第24-26页 |
·剩余污泥处理摇床条件优化 | 第26页 |
·5L液态发酵罐上条件优化 | 第26-27页 |
·剩余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和压滤残液分析检测 | 第27页 |
·剩余污泥及叶面肥国家标准 | 第27-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65页 |
·处理剩余污泥酶制剂的筛选及正交优化酶制剂添加比例 | 第32-36页 |
·处理剩余污泥酶制剂的筛选 | 第32-33页 |
·酶制剂添加量的优化 | 第33-34页 |
·酶制剂配比正交优化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处理剩余污泥菌株的筛选及响应面优化菌液添加比例 | 第36-52页 |
·处理剩余污泥菌株的筛选 | 第36-37页 |
·筛选菌株的拮抗实验和抑菌实验 | 第37-38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38-39页 |
·菌株11008和11017培养基优化 | 第39-40页 |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42页 |
·菌液添加量的确定 | 第42-44页 |
·菌液复配比例响应面优化 | 第44-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酶制剂和生物菌液复配处理剩余污泥摇床条件的研究 | 第52-59页 |
·剩余污泥摇床温度和时间的优化 | 第52-57页 |
·酶制剂和菌液复合处理剩余污泥转速条件优化 | 第57-59页 |
·处理剩余污泥发酵罐条件优化 | 第59-62页 |
·剩余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和压滤残液分析检测 | 第62-65页 |
·剩余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分析检测 | 第62-63页 |
·剩余污泥压滤残液检测分析 | 第63-65页 |
4 结论 | 第65-67页 |
·酶制剂的筛选及正交优化添加比例 | 第65页 |
·处理剩余污泥菌株的筛选和响应面优化菌液添加比例 | 第65-66页 |
·酶制剂和生物菌液复配处理剩余污泥摇床条件的优化 | 第66页 |
·酶制剂和生物菌液复配处理剩余污泥发酵罐条件优化 | 第66页 |
·剩余污泥残渣和残液可行性分析 | 第66-67页 |
5 展望 | 第67-6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3-74页 |
8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