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城市绿色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推动第10页
     ·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研究第10-11页
   ·相关概念解析第11-13页
     ·城市形态学概念第11-12页
     ·城市绿色空间概念第12-1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框架第15页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2章 城市形态学相关理论研究第17-25页
   ·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发展第17-19页
     ·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学科形成第17-18页
     ·城市形态学的发展第18-19页
   ·城市形态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展第21-22页
     ·城市意象与城市形态研究第21页
     ·城市形态历史第21-22页
   ·国内城市形态学研究简述第22-24页
     ·城市形态发展模式研究第22-23页
     ·城市形态构成要素探析第23页
     ·城市形态动力机制与演变规律研究第23页
     ·景观生态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理论研究第25-41页
   ·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历史沿革第25-31页
     ·前工业时代第25-27页
     ·工业革命以来第27-30页
     ·后工业时代第30-31页
   ·城市绿色空间理论发展第31-33页
     ·生态城市建设第31-32页
     ·新城市主义第32页
     ·景观生态学第32-33页
     ·景观都市主义第33页
   ·影响城市绿色空间形态的因素第33-36页
     ·自然因素第34-35页
     ·社会因素第35-36页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36页
     ·政策法规因素第36页
   ·绿色空间形态特征与功能第36-40页
     ·绿色空间的形态特征第37-38页
     ·绿色空间的形态功能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城市形态模式与绿色空间关系研究第41-60页
   ·城市形态模式与绿色空间关系第41-47页
     ·有机模式第42-43页
     ·网格模式第43-45页
     ·图形模式第45-46页
     ·带形模式第46-47页
   ·城市绿色空间的形态构成特征第47-50页
     ·宏观层次绿色空间的空间形态第47-49页
     ·中观层次绿色空间的规划布局第49-50页
   ·绿色空间建构的理念和策略第50-59页
     ·理论依据第50-52页
     ·绿色空间的建构原则第52-53页
     ·绿色空间建构的空间策略第53-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绿色空间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第60-69页
   ·西方城市绿色空间的发展第60-63页
     ·伦敦的绿色空间战略第60-63页
   ·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发展第63-66页
     ·北京的绿化隔离带第63-66页
   ·中西方绿色空间建设经验比较第66-68页
     ·西方经验第66-67页
     ·国内经验第67页
     ·中西方绿色空间建设比较与分析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南京城市绿色空间的分析和研究第69-93页
   ·城市概况第69-70页
     ·自然条件第69-70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70页
     ·历史人文第70页
   ·城市形态与绿色空间演变概述第70-82页
     ·古代城市建设与自然格局第71-73页
     ·近代城市建设与自然格局第73-74页
     ·1949 年后城市形态和绿色空间演变第74-82页
   ·南京城市绿色空间总体格局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2-86页
     ·南京城市绿色空间总体格局现状第82-84页
     ·南京城市绿色空间总体格局存在问题第84-86页
   ·南京绿色空间优化建议第86-92页
     ·宏观层次都市区尺度上的绿色空间形态研究第86-88页
     ·中观层次主城区尺度上的绿色空间规划布局优化第88-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结语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城保护中的遗产管理规划研究
下一篇: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