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测量微小静态变形 | 第9-11页 |
·形貌测量 | 第11-12页 |
·测量缺陷或者不同材料的连接位置 | 第12-14页 |
·测量动态振动 | 第14-15页 |
·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在薄板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电子散斑干涉模态分析的理论模型 | 第17-43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振术测量薄板变形的基本原理 | 第17-23页 |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时间平均法下的电子散斑干涉测振术 | 第19-21页 |
·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术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薄板结构的模态分析理论 | 第23-35页 |
·利用能量法对薄板模态的近似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悬臂固定下薄板模态分析的近似解 | 第25-30页 |
·双边固定下薄板模态分析的近似解 | 第30-32页 |
·四边固定下薄板模态分析的近似解 | 第32-35页 |
·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共振条纹的模拟值 | 第35-42页 |
·悬臂固定下薄板的电子散斑干涉振动条纹的模拟 | 第35-39页 |
·双边固定下薄板的电子散斑干涉振动条纹的模拟 | 第39-41页 |
·四边固定下薄板的电子散斑干涉振动条纹的模拟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电子散斑干涉测振系统的研究 | 第43-59页 |
·系统的整体框图 | 第43页 |
·光学结构的设计和研究 | 第43-47页 |
·激光光源的选择和整体光路的设计 | 第44-46页 |
·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46-47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振电路的设计和研究 | 第47-52页 |
·嵌入式信号发生系统的核心控制电路设计 | 第47-50页 |
·DDS 技术的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 第50-52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振仪的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嵌入式信号发生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图像采集和模拟软件设计 | 第55页 |
·基于 MFC 的电子散斑干涉仪器窗口化的研究 | 第55-56页 |
·总体系统构成和测试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电子散斑干涉测振仪器对薄板进行模态分析 | 第59-78页 |
·实验系统和被测样板的参数 | 第59页 |
·悬臂边界条件下的模态分析 | 第59-67页 |
·不同模态下干涉条纹的测量和对比 | 第60-62页 |
·共振频率的测量和对比 | 第62-64页 |
·各阶表面变形等高线计算 | 第64-67页 |
·双边固定边界条件下的模态分析 | 第67-69页 |
·不同模态下干涉条纹的测量和对比 | 第67-68页 |
·共振频率的测量和对比 | 第68-69页 |
·四边固定边界条件下的模态分析 | 第69-70页 |
·不同模态下干涉条纹的测量和对比 | 第69-70页 |
·共振频率的测量和对比 | 第70页 |
·单幅图像变形量计算方法 | 第70-77页 |
·原理分析 | 第71-73页 |
·实验测量和变形计算 | 第73-74页 |
·计算精度的验证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