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诉前调解概述 | 第11-17页 |
·诉前调解的涵义及特征 | 第11-14页 |
·诉前调解的涵义界定 | 第11-12页 |
·诉前调解的特征概要 | 第12-14页 |
·诉前调解的价值取向 | 第14-15页 |
·诉前调解充分体现当事人自治原则 | 第14页 |
·诉前调解克服诉讼对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 第14页 |
·诉前调解有利于维护和睦、诚信的市民社会秩序 | 第14-15页 |
·诉前调解程序简化,缓解法院工作压力 | 第15页 |
·诉前调解的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 第15页 |
·优化法院的纠纷化解功能 | 第15页 |
·促进纠纷的案结事了 | 第15-16页 |
·践行司法的民主公开 | 第16-17页 |
第2章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分析 | 第17-23页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 | 第17-19页 |
·美国的诉讼和解和司法 ADR | 第17-18页 |
·日本的民事调解和司法 ADR | 第18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诉前调解 | 第18-19页 |
·当今世界法院调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 第19-21页 |
·调解和审判相结合模式,简称“调审合一”模式 | 第19-20页 |
·调解和审判相分立的模式,简称“调审分立”模式 | 第20-21页 |
·把调解和审判完全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模式,简称“调审分离”模式 | 第21页 |
·诉前调解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之比较及借鉴 | 第21-23页 |
·诉前调解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之比较 | 第21-22页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借鉴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司法实践中诉前调解的模式、应用及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我国目前的诉前调解模式 | 第23页 |
·立案前调解 | 第23页 |
·立案后调解 | 第23页 |
·诉前调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大中城市诉前调解制度的试点 | 第24-26页 |
·小城镇以及农村诉前调解的实际应用 | 第26-28页 |
·实践中诉前调解的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诉前调解的现状 | 第28-29页 |
·诉前调解的缺陷 | 第29-31页 |
第4章 诉前调解制度的厘定及建构原理 | 第31-40页 |
·诉前调解的厘定 | 第31-35页 |
·诉前调解启动主体问题 | 第31-32页 |
·诉前调解人员组成的问题 | 第32页 |
·诉前调解启动条件限定 | 第32-33页 |
·诉前调解成本负担 | 第33-34页 |
·诉前调解与审判程序冲突解决 | 第34-35页 |
·被告人通知方式界定 | 第35页 |
·诉前调解制度的建构原理 | 第35-40页 |
·程序基本权保障原理 | 第35-36页 |
·程序选择权保障原理 | 第36-37页 |
·程序相称原理 | 第37页 |
·调解程序正当性原理 | 第37-40页 |
第5章 构建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若干设想 | 第40-45页 |
·强制调解事项 | 第40页 |
·调解组织 | 第40-41页 |
·诉前调解的程序 | 第41-43页 |
·调解的管辖 | 第41页 |
·调解的开始 | 第41-42页 |
·调解的进行 | 第42页 |
·通知第三人进行调解 | 第42页 |
·诉前调解的结束 | 第42-43页 |
·诉前调解过程中的保全 | 第43页 |
·诉前调解与诉讼的关系 | 第43页 |
·诉前调解瑕疵的救济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