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二、隐名股东的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一) 隐名股东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6页 |
(二) 我国隐名股东的形成原因 | 第16-18页 |
(三) 我国认定隐名股东的条件 | 第18-19页 |
(四)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的现实意义 | 第19-22页 |
三、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国外法分析 | 第22-27页 |
(一) 国外认定隐名股东资格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二) 国外认定隐名股东资格的法律标准 | 第23-25页 |
1、英美法系对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的法律标准 | 第23-24页 |
2、大陆法系对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标准 | 第24-25页 |
(三) 国外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7页 |
四、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一) 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现状 | 第27-30页 |
1、我国关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主要学说 | 第27-28页 |
2、我国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和审判意见对隐名股东的规定 | 第28-30页 |
(二) 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1、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2、我国公司的设立和运作不规范 | 第31页 |
3、法院对隐名投资行为的态度比较矛盾 | 第31-32页 |
4、律师在公司法律实务中的角色没有很好发挥 | 第32-33页 |
五、完善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制度的思考 | 第33-38页 |
(一) 完善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立法 | 第33-34页 |
1、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立法建议 | 第33页 |
2、针对规避法律与政策的隐名投资行为的立法建议 | 第33-34页 |
(二) 完善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 | 第34-36页 |
1、关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三种学说的评析 | 第34-35页 |
2、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界定——修正的形式说 | 第35-36页 |
(三) 构建股权信托制度 | 第36-37页 |
(四) 充分发挥律师在股权认定中的积极作用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