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区域产量保险的风险区划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21页 |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发展动态 | 第13-18页 |
·国内研究发展动态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0-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0-21页 |
1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方法 | 第21-30页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含义和必要性 | 第21-25页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含义 | 第21-22页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风险分散理论 | 第25-26页 |
·对价交换理论 | 第26-27页 |
·农业气象学理论 | 第27-28页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聚类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聚类分析的模型概述 | 第28页 |
·聚类分析的一般原理 | 第28-29页 |
·快速聚类简介 | 第29页 |
·分层聚类简介 | 第29-30页 |
2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及玉米生产的主要风险分析 | 第30-38页 |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概念及意义 | 第30-33页 |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的概念 | 第30-32页 |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的意义 | 第32-33页 |
·玉米生产的主要风险分析 | 第33-38页 |
·风险的概念 | 第33-34页 |
·玉米生产常见风险 | 第34-38页 |
3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 | 第38-48页 |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指标选取 | 第38-41页 |
·玉米单产变异系数 | 第39页 |
·效率指数 | 第39-40页 |
·单产下降的年份比重 | 第40页 |
·规模指数 | 第40页 |
·农田水利设施 | 第40页 |
·气候综合状况 | 第40-41页 |
·玉米产量保险风险区划的因子分析 | 第41-44页 |
·基本思想 | 第41-42页 |
·数学模型及实施步骤 | 第42-44页 |
·玉米产量保险风险区划的K-Means聚类 | 第44页 |
·基本思想 | 第44页 |
·实施步骤 | 第44页 |
·玉米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的检验 | 第44-48页 |
·聚类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 第45-46页 |
·聚类分析类(组)数选择合理性检验 | 第46-48页 |
4 山东省玉米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典型案例分析 | 第48-67页 |
·山东省玉米生产风险状况 | 第48-51页 |
·山东省玉米产量保险风险区划指标量化 | 第51-59页 |
·玉米单产变异系数 | 第51-52页 |
·效率指数 | 第52-53页 |
·单产下降的年份比重 | 第53-54页 |
·规模指数 | 第54-55页 |
·农田水利设施 | 第55-57页 |
·气候综合状况 | 第57-59页 |
·山东省玉米产量保险风险区划实证结果 | 第59-67页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59-64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64-65页 |
·聚类分析检验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分区结果分析 | 第67页 |
·对玉米区域产量保险实施的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