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生产增长方式及要素需求行为
| 致谢 | 第1-11页 |
| 摘要 | 第1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 ·可能创新 | 第19-20页 |
|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40页 |
| ·农业增长方式内涵 | 第21-22页 |
|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评估 | 第22-30页 |
| ·要素生产率 | 第22-27页 |
| ·农业生产率研究 | 第27-2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 ·生产要素产出弹性估计 | 第30-32页 |
| ·生产要素流转与贡献率 | 第32-34页 |
| ·农业增长方式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 ·劳动力资源 | 第34-35页 |
| ·科技进步 | 第35页 |
| ·制度改革 | 第35-36页 |
| ·投资规模 | 第36-37页 |
| ·结构调整 | 第37页 |
| ·可持续发展 | 第37-38页 |
| ·文献综述基本结论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经济计量方法及假设检验 | 第40-47页 |
| ·综合技术效率 | 第40-42页 |
| ·径向调整和松驰调整 | 第42-43页 |
|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 第43页 |
| ·成本函数及假设检验 | 第43-47页 |
|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设定 | 第43-44页 |
| ·技术进步及投入偏斜 | 第44-45页 |
| ·规模经济 | 第45页 |
| ·经济计量假设检验 | 第45-46页 |
| ·替代和需求弹性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数据来源和描述分析 | 第47-73页 |
|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 ·小麦生产变动趋势 | 第47-55页 |
| ·小麦生产增长因素 | 第55-61页 |
| ·小麦物质投入趋势 | 第61-71页 |
| ·小麦生产统计描述结论 | 第71-73页 |
| ·区域集中趋势明显 | 第71页 |
| ·单产推动总产增长 | 第71-72页 |
| ·要素替代趋势明显 | 第72页 |
| ·化肥投入回复增长 | 第72页 |
| ·地区间的差异明显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主产区要素投入调整规律 | 第73-91页 |
| ·引言 | 第73-74页 |
| ·综合技术效率及决定因素 | 第74-76页 |
| ·综合技术效率变化 | 第74-75页 |
| ·纯技术效率变化 | 第75页 |
| ·规模效率变化 | 第75-76页 |
| ·小麦主产区规模报酬变化 | 第76-77页 |
| ·投入导向型要素投入调整 | 第77-81页 |
| ·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 | 第77-78页 |
| ·要素投入的松弛调整 | 第78-81页 |
| ·产出导向型要素投入结构优化 | 第81-82页 |
| ·小麦产出量的径向调整 | 第81-82页 |
| ·要素投入的松弛调整 | 第82页 |
| ·调整前后要素投入结构变化 | 第82-83页 |
| ·综合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 第83-89页 |
| ·要素投入结构优化 | 第83-85页 |
| ·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变化影响 | 第85-88页 |
| ·技术对综合技术效率影响 | 第88-89页 |
| ·基本结论和政策意义 | 第89-91页 |
| 第六章 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 | 第91-106页 |
| ·投入产出指标 | 第91页 |
| ·实际估计模型 | 第9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6页 |
| 第七章 成本函数估计结果 | 第106-112页 |
| ·产出和价格定义 | 第106页 |
| ·实际估计模型 | 第106-107页 |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107-109页 |
| ·假设检验 | 第109-111页 |
| ·基本结论 | 第111-112页 |
|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要素需求 | 第112-123页 |
| ·技术进步 | 第112页 |
| ·要素投入偏斜 | 第112-115页 |
| ·劳动力投入偏斜 | 第114页 |
| ·机械的投入偏斜 | 第114-115页 |
| ·化肥的投入偏斜 | 第115页 |
| ·规模经济 | 第115-117页 |
| ·规模经济检验 | 第115-116页 |
| ·规模经济变化 | 第116-117页 |
| ·要素需求弹性 | 第117-119页 |
| ·要素替代弹性 | 第119-121页 |
| ·基本结论 | 第121-123页 |
| 第九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 | 第123-128页 |
| ·基本结论 | 第123-126页 |
| ·小麦生产特征 | 第123页 |
| ·要素投入动态调整 | 第123-124页 |
|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 第124-125页 |
| ·要素成本结构变化 | 第125页 |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125页 |
| ·非中性技术进步 | 第125页 |
| ·要素需求弹性 | 第125页 |
| ·要素替代弹性 | 第125-126页 |
| ·政策建议 | 第126-127页 |
| ·抓住五个主产区 | 第126页 |
| ·把握要素投入动态 | 第126页 |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第126页 |
| ·加强要素投入偏斜科技 | 第126页 |
| ·用价格调控要素需求 | 第126-127页 |
| ·优化要素相对价格 | 第127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 附表 | 第138-156页 |
| 附图 | 第15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