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南药沉香主要成分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沉香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不同种沉香中倍半萜 | 第12-13页 |
| ·不同结香方法沉香中倍半萜 | 第13-14页 |
| ·不同种沉香中 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 | 第14-15页 |
| ·沉香成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沉香色酮的检测 | 第16-17页 |
| ·沉香倍半萜的检测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沉香色酮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9-3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19-2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 ·材料 | 第19-20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20-29页 |
| ·色谱条件选择 | 第20-22页 |
| ·色酮提取条件选择 | 第22-24页 |
| ·样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24-25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25-29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的 LC-MS 分析 | 第31-45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仪器和材料 | 第31-3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 ·对照品及样品 | 第32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32-44页 |
| ·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32页 |
| ·色谱条件选择 | 第32-33页 |
| ·质谱分析条件 | 第33-35页 |
| ·质谱数据分析 | 第35-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第45-5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5-46页 |
| ·样品挥发油提取 | 第46页 |
| ·GC-MS 检测挥发油成分 | 第46页 |
| ·抗真菌活性实验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 ·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第47-50页 |
| ·抗真菌活性研究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沉香挥发性成分 | 第51-59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52页 |
| ·仪器 | 第52页 |
| ·材料 | 第52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52-56页 |
| ·SPME 样品前处理 | 第52页 |
| ·色谱条件 | 第52-53页 |
| ·萃取条件优化 | 第53-56页 |
| ·样品检测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56-58页 |
| ·SPME-GC/MS 条件 | 第56页 |
| ·样品成分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的诱导作用分析 | 第59-65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 ·代谢物对倍半萜的作用 | 第60-62页 |
| ·MeJA 含量测定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