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科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一、合金设计、优化及制备 | 第17-41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7-19页 |
·对象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19页 |
·结果 | 第19-30页 |
·合金元素的选择 | 第19-20页 |
·合金的设计 | 第20-22页 |
·确定合金的熔炼方式 | 第22-24页 |
·合金成分确定 | 第24-27页 |
·铸态合金相变点测试 | 第27页 |
·合金热处理方式 | 第27-30页 |
·讨论 | 第30-40页 |
·合金添加元素的选择 | 第30-33页 |
·合金的设计 | 第33-35页 |
·确定合金成分 | 第35-36页 |
·钛合金的热处理原理 | 第36-38页 |
·钛合金的热处理规范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二、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41-47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41-42页 |
·对象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 | 第42-44页 |
·合金力学性能 | 第42页 |
·金相显微结构 | 第42-43页 |
·断口形貌 | 第4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44页 |
·TEM形貌观察及选区衍射谱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三、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7-57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47-49页 |
·对象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 | 第49-52页 |
·加载载荷对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合金、纯钛耐磨损性能研究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6页 |
·加载载荷对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合金摩擦磨损机制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四、合金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57-65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57-58页 |
·对象 | 第57页 |
·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1页 |
·极化曲线及特征点参数 | 第58-59页 |
·极化阻力测试 | 第59-60页 |
·离子溶出测试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五、合金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65-73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65-68页 |
·对象 | 第65-66页 |
·方法 | 第66-68页 |
·结果 | 第68-70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68-69页 |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 第69页 |
·口腔粘膜刺激实验 | 第69-70页 |
·皮肤致敏实验 | 第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70-71页 |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 第71页 |
·口腔粘膜刺激实验 | 第71页 |
·皮肤致敏实验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六、合金加工工艺研究 | 第73-84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73-76页 |
·对象 | 第73-74页 |
·方法 | 第74-76页 |
·结果 | 第76-78页 |
·合金铸流率的研究 | 第76页 |
·合金线收缩率的研究 | 第76-77页 |
·合金表面铸造反应层的研究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83页 |
·合金铸流率的研究 | 第79-80页 |
·合金线收缩率的研究 | 第80-81页 |
·合金表而铸造反应层的研究 | 第81-82页 |
·临床应用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全文结论 | 第84-8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5-97页 |
综述 口腔钛合金研究发展概况 | 第97-10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