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关于茶叶产业化研究 | 第14-18页 |
2.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茉莉花茶生产在仓山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18页 |
·带动了当地的茶农增收创富 | 第18-19页 |
·新的发展模式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 第19页 |
·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 第19-20页 |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 第20-21页 |
·产业化步伐加快并开始出现集群 | 第21-22页 |
3.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 第22-28页 |
·优势分析 | 第22-24页 |
·优越的自然条件 | 第22页 |
·独特的地理区位 | 第22页 |
·有利的政策条件 | 第22-23页 |
·区茶叶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 | 第23-24页 |
·完善的基础设施 | 第24页 |
·先进的企业意识 | 第24页 |
·劣势分析 | 第24-26页 |
·福州的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产量也不稳定 | 第24-25页 |
·技术的落后,质量没保障,无加强品牌意识 | 第25页 |
·不重视对人才培养,缺乏研发力量 | 第25页 |
·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管理的不到位 | 第25-26页 |
·政府不重视,且宣传力度不够大 | 第26页 |
·机遇分析 | 第26-27页 |
·威胁分析 | 第27-28页 |
·茉莉花茶的消费受其他茶类的冲击 | 第27页 |
·茉莉花茶行业内的名牌屈指可数 | 第27页 |
·福州茉莉花茶已经从辉煌渐渐地衰落 | 第27-28页 |
4.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8-37页 |
·产业发展的模式、以春伦为例的成功案例分析 | 第28-35页 |
·品种产量产值的变化 | 第28-29页 |
·市场销售与供求关系的概况分析 | 第29页 |
·原料和产业规模化关系 | 第29页 |
·行业、产品结构概述 | 第29-30页 |
·装备技术应用 | 第30页 |
·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 第30-32页 |
·布局与集中的概况 | 第32页 |
·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 第32-33页 |
·敏感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专家储备建设情况 | 第34页 |
·发展的桥梁 | 第34页 |
·企业之规划 | 第34-35页 |
·四川省犍为县发展茉莉花的成功经验 | 第35-37页 |
·有优越的气候条件 | 第35页 |
·优越的区域土壤资源 | 第35页 |
·水源充足 | 第35-36页 |
·独特的区域生态环境 | 第36页 |
·交通方便 | 第36页 |
·具有发展茉莉花、茶叶生产的基础 | 第36页 |
·犍为茉莉花具有高产、质优的特点 | 第36页 |
·有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36页 |
·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 第36-37页 |
·符合上级产业发展的方向政策环境宽松 | 第37页 |
5.茉莉花茶发展需采取的措施 | 第37-43页 |
·宣传花茶、培育市场、引导消费 | 第37-38页 |
·茉莉花茶生产面积急待稳定,质量需要提高 | 第38页 |
·强化对茉莉花茶营销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 第38页 |
·对茉莉花产业要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比 | 第38-39页 |
·加强领导 | 第39页 |
·政策的扶持力度 | 第39页 |
·要产业链接 | 第39-42页 |
·稳定茉莉花生产,促进茶农增收 | 第39-40页 |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 第40-41页 |
·拓展高端销售市场 | 第41页 |
·盘活茉莉花茶工艺品经济 | 第41页 |
·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功能 | 第41页 |
·开展茉莉花茶的区域合作 | 第41-42页 |
·要鼓励创新 | 第42页 |
·人才先行 | 第42页 |
·科研开发 | 第42页 |
·以质取胜 | 第42页 |
·要宣传策划 | 第42-43页 |
·旅游产业推介福州茉莉花茶 | 第42页 |
·对外交往首选福州茉莉花茶 | 第42页 |
·建立茶叶会展中心 | 第42-43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