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目录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第20页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第20页 |
·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第22-23页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23页 |
·教育本质论 | 第23-24页 |
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维度构建 | 第24-32页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类型 | 第24-25页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问卷设计 | 第25-27页 |
·研究设计 | 第25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25-26页 |
·编制初始问卷并进行修改 | 第26页 |
·试测 | 第26页 |
·样本分布 | 第26-27页 |
·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27页 |
·问卷的因子识别和验证 | 第27-32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27-29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29-32页 |
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 第32-48页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各维度发挥的情况 | 第32-41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修养的作用 | 第32-34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的作用 | 第34-36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深化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作用 | 第36-37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 第37-38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作用 | 第38-40页 |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推进大学生知识运用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不同类型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1-48页 |
·“三下乡”和“四进社区”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2页 |
·理论宣讲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2-43页 |
·社会调查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3页 |
·社会服务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3-44页 |
·生产劳动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4页 |
·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4-45页 |
·勤工俭学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5-46页 |
·其他类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情况 | 第46-48页 |
4 影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 | 第48-54页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影响因素维度研究 | 第48-49页 |
·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48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8-49页 |
·各因素对暑期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作用分析 | 第49-54页 |
·社会支持对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 第50-51页 |
·高校支持对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 第51-52页 |
·家庭支持对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 第52页 |
·个人态度对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 第52-54页 |
5 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对策 | 第54-59页 |
·优化高校暑期实践育人机制 | 第54-57页 |
·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指导力度 | 第54-55页 |
·完善组织保障,强化过程管理 | 第55-56页 |
·加强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 | 第56-57页 |
·重视成果转化,提升育人效果 | 第57页 |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57-59页 |
·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57-58页 |
·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 第58页 |
·善于总结,提高素质 | 第58-59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9-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60-61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一:问卷评价访谈提纲 | 第65-66页 |
附录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情况调查问卷 | 第66-70页 |
附录三:访谈棚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