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9-11页 |
| ·介孔分子筛合成机理的探讨 | 第11-15页 |
| ·液晶模板机理 | 第12-13页 |
| ·硅酸盐棒状自组装模型 | 第13页 |
| ·电荷匹配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 ·硅酸盐层状折皱模型 | 第14页 |
| ·协同自组装机理 | 第14-15页 |
| ·介孔分子筛形貌的控制 | 第15-16页 |
| ·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方法 | 第16-18页 |
| ·化学沉淀法 | 第16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6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16-17页 |
| ·氧化还原法 | 第17页 |
| ·混凝法 | 第17页 |
| ·吸附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 ·表征方法 | 第19-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3 形貌可控的纯硅 MCM-41 合成与表征 | 第21-26页 |
| ·调节体系水的量 | 第21页 |
| ·调节氨水量 | 第21页 |
| ·机理的验证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 ·调节反应物的浓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调节氨水量对形貌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织构特征的表征 | 第23页 |
| ·TEOS 滴加速率对产物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机理的讨论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4 聚合物添加对纯硅 MCM-41 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 第26-33页 |
| ·实验过程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 ·PVA 对介孔分子筛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 第26-28页 |
| ·PPG 对介孔分子筛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 第28-30页 |
| ·PVP 对介孔分子筛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聚合物作用机理的讨论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5 介孔分子筛 MCM-41 吸附模拟含铬废水 | 第33-38页 |
| ·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33页 |
| ·吸附实验 | 第33-34页 |
| ·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6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