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空间化”--李劼人“大河小说”的历史书写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一)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 第7-8页 |
(二)李劼人与巴蜀文化、法国文学的关系 | 第8-10页 |
(三)李劼人小说创作手法的研究 | 第10-11页 |
(四)有关李劼人小说中“历史观”的研究 | 第11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小历史”在“大河小说”中的建构 | 第13-19页 |
一、李劼人历史书写的姿态 | 第14-16页 |
(一)基于日常生活的“小历史”特性 | 第15页 |
(二)选择“小历史”的文化心理 | 第15-16页 |
二、日常生活与李劼人的历史书写 | 第16-19页 |
(一)日常生活使历史书写立体化 | 第17页 |
(二)日常生活使历史书写全面化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空间建构中的历史变迁 | 第19-33页 |
一、公共空间:成都社会的变化与历史的变迁 | 第19-25页 |
(一)小茶馆与大世界 | 第20-22页 |
(二)民间庆典与时代变迁 | 第22-25页 |
二、私人空间:伦理结构的变化与历史的变迁 | 第25-33页 |
(一)女性呼声的变化与历史的变化 | 第26-28页 |
(二)婆媳关系的变化与历史的变化 | 第28-30页 |
(三)夫妻关系的变化与历史的变化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李劼人历史书写姿态的文化理念与实践 | 第33-45页 |
一、巴蜀文化与李劼人历史观 | 第34-40页 |
(一)巴蜀文化对李劼人文学的历史观的影响 | 第34-36页 |
(二)“大河小说”与巴蜀文化 | 第36-40页 |
二、法国文学与李劼人文学的历史观 | 第40-45页 |
(一)法国文学对李劼人历史书写观的影响 | 第40-42页 |
(二)“大河小说”与法国文学 | 第42-45页 |
结语 历史转折中的李劼人和“大河小说”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