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中国微电影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一章 微电影的产生和界定第14-24页
 第一节 微电影的界定第14-15页
 第二节 微电影之流变第15-20页
  一、 国外短片第15-16页
  二、 中国微电影的产生过程第16-20页
 第三节 微电影的分类第20-24页
  一、 草根微电影第21页
  二、 广告微电影第21页
  三、 公益微电影第21页
  四、 微电影预告片第21-24页
第二章 微电影的传播学分析第24-34页
 第一节 微电影的传播途径分析第24-28页
  一、 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第24-27页
  二、 微电影的多向性传播第27页
  三、 微电影传播的高效性第27-28页
 第二节 微电影的受众分析第28-31页
  一、 情感共鸣的“投射”效应第28-29页
  二、 受众与“信源”第29-30页
  三、 受众需要与传播第30-31页
 第三节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分析第31-34页
  一、 微电影传播的“议程设置”第31页
  二、 媒介即信息:微电影对大众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第31-34页
第三章 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分析---------以《看球记》与《老男孩》为例第34-43页
 第一节 微电影的叙事特征分析第34-38页
  一、 微电影的叙事时间第34-35页
  二、 微电影的叙事结构第35-37页
  三、 微电影的悬念设置第37-38页
  四、 微电影的景别设置第38页
 第二节 微电影的符号学分析---------以《老男孩》为例第38-43页
  一、 符号学的由来第38-39页
  二、 微电影的符号学运用第39-43页
第四章 微电影与电视广告第43-56页
 第一节 中国电视广告分析第43页
 第二节 电视广告与微电影比较第43-50页
  一、 电视广告与微电影的功能比较第43-45页
  二、 电视广告与微电影的特性比较第45-46页
  三、 电视广告与微电影的主题比较第46页
  四、 电视广告与微电影的造型比较第46-50页
 第三节 微电影与广告的融合第50-53页
  一、 微电影植入广告第50-51页
  二、 微电影植入广告的方式第51-53页
 第四节 微电影的营销模式第53-56页
  一、 微电影的投资方式第53-54页
  二、 微电影的盈利方式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A 微电影视频网站链接第64-65页
附录B 文中所提微电影名单第65-66页
附录C 微电影大赛获奖名单第66-6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斗及其《扬州画舫录》研究
下一篇:《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咸丰朝》演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