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1 农药残留检测 | 第13-16页 |
·农药残留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3页 |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2 农药酶免疫分析方法建立 | 第16-22页 |
·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 | 第16-17页 |
·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17-18页 |
·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18-19页 |
·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可行性确证 | 第19-22页 |
3 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应用广谱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 | 第23-27页 |
·利用宽谱多决定簇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 | 第27-28页 |
·使用多种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 | 第28-29页 |
·利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 | 第29页 |
4 有机磷和拟烟碱农药的概述 | 第29-30页 |
·有机磷农药概述 | 第29-30页 |
·拟烟碱类杀虫剂概述 | 第3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多克隆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 第33-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34页 |
·半抗原的合成 | 第34-37页 |
·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 第37-38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 第38-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半抗原结构 | 第40-41页 |
·人工抗原偶联物结合比的测定 | 第41-42页 |
·多克隆抗体的效价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应用宽谱多决定簇抗体建立多残留ELISA分析方法 | 第45-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间接竞争ELISA(ic-ELISA) | 第46页 |
·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优化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和线性范围的考察 | 第47页 |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 | 第47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ic-ELISA分析方法优化 | 第47-50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0-51页 |
·抗体特异性分析 | 第51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51-55页 |
3 讨论 | 第55-59页 |
·ic-ELISA分析方法优化 | 第55-56页 |
·方法的特异性 | 第56-57页 |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应用两种抗体建立多残留DC-ELISA分析方法 | 第59-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9页 |
·酶标半抗原的制备 | 第59页 |
·直接竞争ELISA(dc-ELISA)程序 | 第59-60页 |
·dc-ELISA分析方法优化 | 第60-6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和线性范围的考察 | 第61页 |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 | 第61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ic-ELISA分析方法优化 | 第62-64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4页 |
·抗体特异性分析 | 第64-67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67-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同源异源分析 | 第69页 |
·两种多残留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两种抗体混用建立多残留ECL-ELISA分析方法 | 第71-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71页 |
·主要仪器 | 第71-72页 |
·增强型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ECL-ELISA) | 第72页 |
·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亲和常数的测定 | 第73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和线性范围的考察 | 第73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73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73-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81页 |
·偶联物的鉴定 | 第74页 |
·亲和常数的测定 | 第74-75页 |
·工作浓度的优化 | 第75-78页 |
·多残留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方法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8-79页 |
·添加回收率测定 | 第79页 |
·真实样品检测和HPLC验证 | 第79-81页 |
3 讨论 | 第81-8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83-89页 |
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2 全文讨论 | 第84-86页 |
·免疫分析方法条件优化 | 第84-85页 |
·同源异源优化 | 第85页 |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85-86页 |
3 本论文创新点 | 第86页 |
4 不足与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