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的改良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19页
 1 小麦近缘种属基因向小麦导入的方法和应用第9-14页
   ·簇毛麦有益基因的研究第10-11页
   ·簇毛麦有益基因向普通小麦的导入第11-14页
 2 普通小麦中外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鉴定第14-16页
   ·形态学标记第14页
   ·细胞学标记第14-15页
   ·生化标记第15页
   ·分子标记第15-16页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9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19-65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 试验方法第20-27页
   ·染色体制片方法第20页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第20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制片第20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第20-23页
     ·探针的标记第20-21页
     ·原位杂交的过程第21-23页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23页
   ·基因组DNA提取(SDS法)第23-25页
     ·试剂的配制第23-24页
     ·取样和样品处理第24页
     ·小麦DNA具体提取步骤第24-25页
   ·PCR分析第25-26页
     ·PCR反应体系的配置第25页
     ·PCR反应程序的设定第25页
     ·PCR反应产物的检测第25-26页
   ·白粉病抗性鉴定第26-27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27-63页
  1 2012年度对小麦-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与不同生态区小麦杂种群体的白粉病抗性及分子标记鉴定第27-35页
   ·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与不同生态区小麦杂种群体的白粉病抗性第27页
   ·抗白粉病单株的分子标记鉴定第27-35页
  2 2013年度对小麦-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与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杂种群体的抗性鉴定及分子细胞学鉴定第35-60页
   ·nj-1与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杂种后代的选择鉴定第35-45页
     ·宁糯1号//nj1-17/扬158杂种F_2代的选择鉴定第35-37页
     ·nj1-17/郑9023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37-40页
     ·nj1-17/扬麦158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40-42页
     ·扬麦20/nj1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42-43页
     ·nj1-19/郑9694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43-45页
   ·nj-2与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杂种后代的选择鉴定第45-59页
     ·扬麦158//nj2/镇02166杂种F_2代的选择鉴定第45-47页
     ·nj2/镇02166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47-49页
     ·nj2-22/扬麦158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49-52页
     ·nj2-22/周9823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52-54页
     ·nj2-46/扬麦158杂种F_4代的选择鉴定第54-59页
   ·包含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材料与不同生态区小麦杂交后杂种后代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第59-60页
  3 包含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材料与不同生态区主栽小麦品种杂交后后代的农艺性状第60-63页
 三 讨论第63-65页
  1 利用多种方法鉴定小片段易位系与不同生态区主推品种杂交后代第63页
  2 小片段易位系与不同生态区主推品种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改良第63-65页
全文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两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下一篇:滨海盐土棉田盐分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