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性能数值分析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国内外对延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关于延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关于延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 ·高强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6-20页 |
| ·高强混凝土的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 第18-20页 |
| ·提高高强混凝土延性的主要方法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2 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 | 第21-32页 |
| ·高强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21-25页 |
| ·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 | 第25-30页 |
| ·延性的概念 | 第25页 |
| ·截面的曲率延性 | 第25-26页 |
| ·构件的位移延性 | 第26-28页 |
| ·结构的延性 | 第28-30页 |
|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 | 第30-31页 |
| ·强柱弱梁 | 第30页 |
| ·强剪弱弯 | 第30-31页 |
| ·强节点、强锚固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弹塑性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 | 第32-46页 |
| ·结构设计理论发展 | 第32-34页 |
| ·静力法 | 第32-33页 |
| ·反应谱法 | 第33页 |
| ·动力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34-39页 |
| ·结构的动力方程及解析 | 第35-37页 |
| ·动力方程的解析方法 | 第37页 |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37-39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基本步骤 | 第39页 |
| ·结构非线性计算模型 | 第39-45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40-43页 |
| ·单元分析模型 | 第43-44页 |
| ·恢复力模型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塑性时程分析算例 | 第46-67页 |
| ·DRAIN-2DX 程序介绍 | 第46-49页 |
| ·结构模型 | 第46-47页 |
| ·分析类型 | 第47页 |
| ·荷载 | 第47-48页 |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P- 效应 | 第48页 |
| ·逼近发散公差 | 第48-49页 |
| ·能量平衡 | 第49页 |
| ·平衡误差(非平衡荷载) | 第49页 |
| ·结构断面 | 第49页 |
| ·广义位移 | 第49页 |
| ·纤维梁-柱单元 | 第49-54页 |
| ·类型 15 单元介绍 | 第49-50页 |
| ·单元模式 | 第50-52页 |
| ·基本假定 | 第52页 |
| ·粘滞阻尼 | 第52页 |
| ·发散公差 | 第52页 |
| ·单元复杂性 | 第52-53页 |
| ·纤维数和分割段数 | 第53页 |
| ·负向材料模量 | 第53-54页 |
| ·算例分析 | 第54-66页 |
| ·结构模型介绍 | 第54-5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