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式抽油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冲次自动控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背景 | 第8-13页 |
| ·数字化油田定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页 |
| ·国内与国外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差距 | 第9页 |
| ·发展趋势 | 第9页 |
| ·有杆泵抽油系统故障诊断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 ·示功图诊断方法 | 第10页 |
| ·计算机诊断方法 | 第10页 |
| ·人工智能诊断方法 | 第10-11页 |
| ·抽油机冲次控制方法的讨论 | 第11-12页 |
|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经历 | 第11-12页 |
|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 ·小结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抽油机低冲次方法的实现 | 第13-34页 |
| ·低渗井抽汲参数分析 | 第13页 |
| ·机采参数的选择 | 第13页 |
| ·冲次调整的讨论 | 第13页 |
| ·交流变频调速 | 第13-16页 |
|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 | 第13-14页 |
| ·电压方程 | 第14-15页 |
| ·磁链方程 | 第15页 |
| ·转矩方程 | 第15页 |
| ·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 | 第15-16页 |
| ·电压逆变器 | 第16-17页 |
| ·电压型逆变器的模型 | 第16-17页 |
| ·三项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17页 |
|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变压变频 | 第18-20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 ·VVVF 系统组成 | 第20页 |
|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 ·基本原理 | 第20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 ·基于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组成 | 第23页 |
| ·矢量控制 | 第23-27页 |
| ·矢量控制的原理 | 第23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23-27页 |
| ·矢量控制系统组成 | 第27页 |
|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 第27-33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28-32页 |
| a.磁链控制 | 第28-30页 |
| (1)磁链轨迹的控制 | 第28-29页 |
| (2)磁链调节器 | 第29页 |
| (3)磁链轨迹区段的确定 | 第29-30页 |
| b.转矩控制 | 第30-32页 |
| (1)转矩计算 | 第30-31页 |
| (2)转矩调节器 | 第31-32页 |
| ·直接转矩的开关矢量表 | 第32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组成 | 第32-33页 |
| ·变频调速方法对比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 第34-60页 |
| ·Matlab 软件 | 第34-36页 |
| ·软件介绍 | 第34页 |
| ·matlab 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 ·matlab 语言特点及优势 | 第35-36页 |
| ·三相异步电机及逆变器的仿真模型 | 第36-37页 |
|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系统仿真(VVVF) | 第37-41页 |
|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 | 第41-46页 |
|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46-52页 |
| ·直接转矩控制 | 第52-56页 |
| ·仿真分析 | 第56-59页 |
| ·VVVF 变压变频 | 第56-57页 |
|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 | 第57页 |
| ·矢量控制 | 第57-58页 |
| ·直接转矩控制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井下故障识别 | 第60-69页 |
| ·波动方程 | 第60-65页 |
| ·抽油杆柱力学分析 | 第60页 |
| ·波动方程的建立 | 第60-61页 |
| ·波动方程差分格式 | 第61-62页 |
|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连续性 | 第62-63页 |
| ·波动方程的求解 | 第63-64页 |
| ·阻尼系数计算 | 第64-65页 |
| ·有杆抽油系统故障诊断 | 第65-68页 |
| ·故障类型 | 第65-66页 |
| ·示功图特征提取的方法 | 第66页 |
| ·基于灰度矩阵的示功图特征提取 | 第66-67页 |
| ·基于 Hu 矩的示功图特征向量提取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冲次判定依据 | 第69-85页 |
| ·冲次控制方法简介 | 第69-70页 |
| ·抽油机平衡判断 | 第70-71页 |
| ·电流法平衡判断 | 第70页 |
| ·功率法平衡判断 | 第70-71页 |
| ·电功率法 | 第71-74页 |
| ·电机实际输出功率分析 | 第71页 |
| ·电机实际输出功率测量与分析 | 第71-72页 |
| ·实际应用 | 第72-73页 |
| ·自学习调整 | 第73-74页 |
| Step 1 整理数据点 | 第74页 |
| Step 2 计算常数 | 第74页 |
| ·示功图法 | 第74-78页 |
| ·地面功图归一化预处理 | 第74-75页 |
| ·泵充满度 | 第75-76页 |
| ·泵充满度的计算 | 第76-77页 |
| ·最大最小载荷、位移法 | 第77页 |
| ·五点曲率法 | 第77-78页 |
| ·动液面法 | 第78-80页 |
| ·具体实施 | 第79-80页 |
| ·冲次调整原则 | 第80-81页 |
| ·间抽时间的确定 | 第81-83页 |
| ·三种冲次控制模型理论分析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现场试验 | 第85-94页 |
| ·实验介绍 | 第85-86页 |
| ·测试系统组成 | 第86页 |
| ·现场硬件部分 | 第86-89页 |
| ·现场试验 | 第89-91页 |
| ·示功图法 | 第90页 |
| ·电功率法 | 第90-91页 |
| ·动液面法 | 第91页 |
| ·节能效果 | 第91页 |
| ·节能效果评价 | 第91-92页 |
| ·实验分析 | 第92-93页 |
| ·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99页 |
| 详细摘要 | 第99-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