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庭空间概述及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中庭的起源与演变 | 第16页 |
·现代建筑中庭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约翰·波特曼与现代中庭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综合分析 | 第20-30页 |
·中庭空间的类型 | 第20-23页 |
·按照功能使用的分类 | 第20-21页 |
·按照空间形态的分类 | 第21-23页 |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特性 | 第23-26页 |
·中庭空间的中介性 | 第23-24页 |
·中庭空间的多功能性 | 第24页 |
·中庭空间的实效性 | 第24页 |
·中庭空间的多适应性 | 第24-25页 |
·中庭空间的生态性 | 第25-26页 |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功能和意义 | 第26-30页 |
·对建筑空间的丰富 | 第26-27页 |
·对交通流线的导向 | 第27页 |
·对建筑内部物理环境的改善 | 第27-28页 |
·对公共空间类型的丰富和增值 | 第28-29页 |
·对城市空间的延续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实例分析研究 | 第30-39页 |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实例(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 | 第30-31页 |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侨福·芳草地商业综合体) | 第31-34页 |
·学校建筑中庭空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大楼) | 第34-36页 |
·博览建筑中庭空间(古根海姆美术馆) | 第36-38页 |
·旅馆建筑中庭空间(杭州洲际酒店)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当代公共建筑中庭的设计创作研究 | 第39-61页 |
·当代建筑中庭的特点 | 第39-46页 |
·中庭空间形态更加多样 | 第39-42页 |
·中庭的空间逻辑转变 | 第42-44页 |
·生态技术在中庭空间中的广泛运用 | 第44-45页 |
·中庭空间开放性增强 | 第45页 |
·与城市空间融合更加密切 | 第45-46页 |
·中庭的空间设计 | 第46-54页 |
·中庭在建筑中的位置 | 第46-47页 |
·中庭的形式 | 第47-51页 |
·中庭的平面设计 | 第51-52页 |
·中庭的剖面设计 | 第52-53页 |
·中庭的空间尺度 | 第53-54页 |
·中庭空间的采光设计 | 第54-55页 |
·中庭的透明玻璃屋面设计 | 第54-55页 |
·中庭的玻璃幕墙设计 | 第55页 |
·中庭空间的交通组织设计 | 第55-59页 |
·中庭的交通组织 | 第55-57页 |
·中庭的水平交通空间设计 | 第57-58页 |
·中庭的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 第58-59页 |
·建筑中庭空间的发展及前景 | 第59-60页 |
·中庭设计创作研究小结 | 第60-61页 |
·中庭设计的要点总结 | 第60页 |
·公共建筑中庭设计展望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公共建筑中庭的城市属性及设计应用 | 第61-69页 |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城市属性 | 第61-63页 |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应用 | 第63-69页 |
·毕业设计背景 | 第63-64页 |
·设计理念 | 第64-65页 |
·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 | 第65-66页 |
·建筑表皮设计 | 第66页 |
·园博会主题馆的会后利用设计 | 第66-68页 |
·毕业设计总结 | 第68-69页 |
论文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毕业设计成果(青岛园博会主题馆及会后利用设计) | 第7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