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水体铜毒性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 水生动物对水体铜的吸收、富集和排放 | 第11-12页 |
2 组织毒性 | 第12页 |
3 水体铜对水生动物早期生长、发育、遗传的影响 | 第12-13页 |
4 血液、生理生化毒性 | 第13-14页 |
·酶活性 | 第13页 |
·血细胞氯细胞渗透压 | 第13页 |
·金属硫蛋白 | 第13-14页 |
·其它 | 第14页 |
5 铜的急性毒性 | 第14页 |
6 铜富集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环境因素对铜富集的影响 | 第14-15页 |
·非环境因素对铜富集的影响 | 第15页 |
7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水体铜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 | 第17-28页 |
摘要 | 第17-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8页 |
·试验鱼和条件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预试验 | 第18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18页 |
·铜含量的检测 | 第18-19页 |
·病理切片的制作 | 第19页 |
·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检测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2 试验结果 | 第19-25页 |
·黄河鲤的中毒症状 | 第19页 |
·黄河鲤的死亡率统计 | 第19-21页 |
·黄河鲤各组织的铜含量 | 第21-22页 |
·血液中的铜含量 | 第21-22页 |
·鳃和肌肉中的铜含量 | 第22页 |
·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 | 第22页 |
·黄河鲤组织的病理变化 | 第22-23页 |
·黄河鲤肝脏中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23-25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23-2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24页 |
·丙二醛 | 第24-25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5-28页 |
·铜对黄河鲤毒性强度的判定 | 第25页 |
·铜对黄河鲤安全浓度的评价 | 第25页 |
·铜在黄河鲤组织中的富集 | 第25-26页 |
·铜对黄河鲤组织的病理变化 | 第26页 |
·铜对黄河鲤肝脏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水体铜对黄河鲤的亚急性毒性 | 第28-33页 |
摘要 | 第28-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9页 |
·试验鱼和条件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检测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 试验结果 | 第29-31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29-3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30-31页 |
·丙二醛 | 第31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水体铜对黄河鲤的慢性毒性及黄河鲤对水体铜的排放 | 第33-45页 |
摘要 | 第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试验用鱼 | 第34页 |
·养殖用水 | 第34页 |
·试验液的配置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样品处理和铜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5-43页 |
·黄河鲤组织中的铜含量 | 第35-43页 |
·铜的富集阶段 | 第42-43页 |
·铜的排放阶段 | 第43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3-45页 |
·铜在黄河鲤组织中的富集 | 第43-44页 |
·铜在黄河鲤组织中的排放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全文小结 | 第52-53页 |
ABSTRACT | 第53-54页 |